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薇  严梅 《经济管理》2004,(1):93-96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旅游蓬勃发展,使当地旅游社会环境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具有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等特点,开发旅游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剖析“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在找出两者间调适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创造性地提出适宜于少数民族地区料会环境文化保护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真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加强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30年过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以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城镇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通联性。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高品位的城镇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名镇名村、旅游城镇和旅游城镇群圈带为内容的旅游城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还存在远离市场,可进入性差、对外部客源和资本双重依赖等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应实现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并实施产业互动融合、城镇联动集群和东西部一体化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7)
大湘南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悄然兴起等优势,也面临资源保护相对匮乏、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力度相对薄弱等劣势,在面临旅游市场不成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旅游文化社会环境有待优化这些威胁时,大湘南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区域重心东移、旅游服务信息化这一千载难缝的机会时,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率先发展的产业,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扶贫的多元化模式,为当地老百姓增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希望通过对黔东南自治州节庆旅游发展的研究,推动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贫穷落后的现状,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节庆旅游所借鉴,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可以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和旅游活动一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何开发并保持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旅游小镇的开发提出建议,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创造的传统生态文化孕育着深厚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渊源之一。但在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逐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对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文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纳西族为例,在解读其生态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青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丽东 《经济地理》1999,19(3):107-110
本文在分析青南地区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对青南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揭示了青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构成间的有机联系。认为青南旅游开发对该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刺激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兰 《经济师》2006,(3):119-120
旅游发展与妇女关系密切,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对当地妇女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以云南为例,分析并评价民族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产生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cal econom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s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minority areas is already common knowledge in academic and business circles. However, it's necessary to research more on specific patter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se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studies Wulong Stockade in Beichuan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examines the distinctive experience of the local Qiang community about developing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fu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It notes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re-afforestation laves of 1999 affected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based economy and how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was a key motivator in initiating tourism as a new economic resource. It has also explored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Qiang peasants since tourism began in Wulong Stockade, where local incomes have increased considerab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haracteristic Qiang area in the mountains of western Sichuan,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uggests that other ethnic minority mountain villages in rural areas draw lessons from Wulong Stockade's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湘渝黔边区是指以传统的“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的3省邻近地区,大致包括湖南境内的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重庆的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等6个地州市,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归属于国家“西部地区”。区域文化上的趋同性、区域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区域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开发现状、逐步形成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各地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认识上的渐趋统一以及区域旅游中心的初步形成,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形成,必须着手进行以下工作:迅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立旅游环线,推出区际旅游联合体和共同市场,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特色文化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以不可阻挡之势向边缘民族地区拓殖的同时,地方也不断作出响应,二者的互动塑造和影响着地方社会的深刻变迁。文章以西藏芒康县盐井地区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现代性向边缘民族地区拓殖的路径、地方响应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现代性通过以机械化生产技术为代表的"硬现代性"和以旅游发展为代表的"软现代性"两条路径向边缘少数民族社区拓殖。②民族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并非只是被动卷入,而是根据其现实需求、价值观念及地方知识的内在合理性等采取接受、调适、创造与抵制等多种应对策略。③现代性与地方的多元互动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重塑,地方社会中人地关系的疏离、回归与转变,以及社会关系与交往逻辑的打破与重构。文章关注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发展实践的具体影响,是对现代性理论的综合性微观实证探索,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性与地方的互动关系以及旅游社会影响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杨学燕 《经济地理》2008,28(6):1068-1072
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益群体,目的地的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所持的态度对旅游业的规划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少数民族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的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业发展。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纳家户村以及西吉县火石寨乡为例,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借鉴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等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回族社区居民的影响和感知差异,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refer to natural and human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of fragility, rarity and irreversibility. As a valuable historic heritage and hn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veloping tourism and economy in such areas as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mountain areas and mimority areas.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 areas of Guangxi owe ,superior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 their original ecology, Yet, western Guangxi is an ethnic region with fragile karst eco-environment, so it is specialto exploit the tourism resources. The paper defines original eeotourism and analyses the specialti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frailty of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region. The ways of thinking are put forward for safe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i.e. carrying out measures for the multi-grad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resources, setting up a ethnic eco-museum/ ethnic culture eco-park and a gene pool of ethnic cultures, etc.  相似文献   

19.
To help the poor and to develop tourism are two mportant problem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 Howeve,they were isotated for years. The PPE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PT.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the strategy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vercoming poverty, and achieving prosperity of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re analyzed by taking Xinlong county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t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