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力与影响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人才竞争逐渐升级,高端人才的跨国流动愈加频繁。结合人才跨国流动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形势,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人才跨国流动的模式及其动力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认为:①人才跨国流动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存在不同的阶段和类型,人才流失、人才流入、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四种形式可以很好地理解人才跨国流动的过程和阶段特征;②每一种人才跨国流动形式都存在推力和/或拉力,不能将人才流出和流入归结为国家和个人单方面的原因,国家力量和个人动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才跨国流动;③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人才跨国流动带来的影响,既有促进创新联系的有利影响,也有带来社会冲突的不利影响,应强化有利影响,回避不利影响;④人才跨国流动应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服务于国家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人才柔性流动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资源现状以及未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人才资源的需求预测,并从人才柔性流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流动路径等方面对示范区人才柔性流动机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我国人才产出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全球60个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对我国人才产出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人才产出能力自1999年后改善较快,尤其是在人才产出效率方面,但人才产出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产出不强,从而造成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理顺人才产出结构与增强高端人才竞争力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我国人才产出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全球60个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对我国人才产出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人才产出能力自1999年后改善较快,尤其是在人才产出效率方面,但人才产出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产出不强,从而造成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理顺人才产出结构与增强高端人才竞争力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分析了其特征与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家庭教育、高等教育与岗位成才培养相结合是我国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成长途径,其培养模式是由人才规划环节、生成环节、选拔环节、激励环节、约束环节和流动环节等构成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收敛效应函数的模型界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的流动会导致某一区域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并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产生人才聚集效应,在和谐环境下核心人才的聚集效应远大于一般性人才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能极大地发挥人才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界定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的基础上,构建了收敛效应函数模型,研究了科技型核心人才的收敛效应,并将收敛效应分为内部收敛效应和外部收敛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如何实现人才的高效管理也是一直以来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提出应“重视高端引领”,这标志着在以往人才开发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人才引进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危机的出现使西方发达国家就业压力增大,不同程度的人才逆流现象为我国人才缺口的补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基于这一契机,总结回顾发达国家的人才政策,在分析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存在的矛盾,以及对公立医院人才稳定性积极性和高端性的影响,提出加强公立医院人才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高端人才缺失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民营企业急需高端人才。所谓高端人才,是指具有主动的应变和挑战能力、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创新和务实能力、前瞻的引领能力。而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找不到高端人才,即使找到了也引不进,引进了也留不住,高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那么,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高端人才难求,难留下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孙春媛 《经济论坛》2011,(4):147-150
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的完善是宁波集聚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引擎,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有助于宁波企业与高端人才的先期磨合,降低引才成本,且宁波目前的人才承载能力也比较适合以柔性的方式集聚高端人才。文章分析现有政策并实地调研总结出宁波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典型省市如深圳、上海与青海最终得出完善宁波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创新网络的组建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度进行了探讨,进而研究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认为: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存量与技能的净增量是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体现,它受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激励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冲突等的影响;而创新网络资源的协同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知识创造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动动因的研究较少,且样本异质性不足。使用Price-Mueller雇员离职模型原理构建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在增强样本异质性条件下,采用有序和多分类离散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企业视角定量研究其不同性质、结构形式、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人才流动性风险概率和动因。结果显示:民营/私营企业、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流动风险较大,人才流动具有主营收入和人员的规模效应;各分类条件下流动影响动因差异显著,一般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较多关注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科研和管理型人才更注重培训、学习、晋升机会和企业文化、制度等,同时不少人才逐渐将工作和家庭生活质量与环境作为其流动主要动因,人才流动新特征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影响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科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和生活因素,并根据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第一资源,顶尖人才是人才中之人才,是科技巨匠或奇才,是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以汤森路透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录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顶尖科学人才总量连续两年进入前4位,且与第3位差距不大;14个学科已经拥有顶尖人才,1/3学科还属空白;40-55岁顶尖科学人才占60%以上;一半以上顶尖科学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来自企业的顶尖科学人才只占3%,均来自生物领域;成才周期约为28.8年;多学科合作型人才更容易成为顶尖人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顶尖科学人才的“学术产量”与“学术质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规模、结构及质量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性指标。基于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素质特征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构建包含道德资本、心理资本、认知资本及能力资本在内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MPCA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胜任力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众多中国华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空降兵)在本企业怎样经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文化变革等活动的阵痛过程,以及这些变革和阵痛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华东地区的外企"空降兵"的成长,同时结合管理学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理论,跨国公司及战略管理理论并运用归纳总结法得出了"空降兵"人才战略在众多外企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挖掘出了影响"空降兵"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相应的"空降兵"的成长和业绩贡献模型。空降兵在一个组织工作6个月以上的话那么他们基本上就认可这家企业,空降兵也将长期工作下去,空降兵的黄金贡献时间也会渐渐展开,从第二年开始可持续5~6年。这些研究对当今外企和国内企业如何改变本企业的相关制度和文化建设来成功实施"空降兵"人才战略促进自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才集聚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位商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人才集聚变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索中国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人才集聚差距逐年缩小,东部地区人才集聚程度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中部地区最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对所有分位点的人才集聚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低分位点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人才集聚在高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对人才集聚在中间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开放性对人才集聚在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最后,针对人才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从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现代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迫使企业加强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本文阐述了人才梯队建设的涵义,探讨了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的合理化组成结构及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路径,通过案例分析,论证了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路径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企业应树立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理念,加大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根据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的结构组成和能力结构分布状况,综合采用各种方法,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化人才;疏通信息化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信息化人才的合理化流动;及时解决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初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加不确定,初创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高速成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选取南京市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该市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及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最终构建了高科技初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路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高科技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将人才需求与市级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进行匹配,寻求市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找出限制自身成长的瓶颈,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成长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