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流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科学地衡量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鉴于绿色GDP能够反映不包括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国民经济净收入。基于对黄河流域九省传统GDP与绿色GDP双线分析,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流域绿色GDP与森林面积为DEA模型的产出指标测算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在2010年至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平均为73%,其中自然资源损失值和环境退化损失值呈持续下降状态,其中自然资源损失值对绿色GDP有显著影响。(2)黄河流域绿色GDP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越同期传统GDP增长速度。(3)绿色发展效率在整个研究期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说明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正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突变级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诊断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2009—2019年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其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向较安全,而黄河流域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从空间差异来看,相较于黄河流域,整体上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分布更为协同,超变密度贡献是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两大区域水安全问题各有短板,长江经济带主要是受到压力系统的阻碍,而黄河流域主是受到响应系统、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三重阻碍;提出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寻其有效改善措施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从社会经济安全、农业用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及生态用水安全4个层面构建黄河流域水安全评价模型,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选取2004—2017年9个省区11个指标,分别对其水足迹、水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黄河流域总体水足迹呈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总水足迹中占比最大,约92%;黄河流域总体水安全状况呈现变好的趋势,青海省水安全等级最高,内蒙古水安全程度最差;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制约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人均水足迹、农业用水效率以及灰水足迹强度,9个省区水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性特点。结论 9个省区应结合自身短板,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用水战略和节水战略,以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就建立黄河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滩区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修复滩区生态环境、完善黄河流域水沙调控等,提出了设想并开展了有关工作。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分析了黄河故道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兆丹  丁小琦  陈其勇  李彤 《水利经济》2023,41(1):62-71, 102
采用引力模型、彭曼公式测算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基于环境、经济、社会维度,通过比较虚拟水流动存在与否情景下的基尼系数,分析黄河流域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空间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8年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中,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的粮食虚拟水、虚拟蓝水呈净流出;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粮食虚拟水、虚拟蓝水则呈净流入;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在环境、经济、社会维度下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资源空间均衡,其中环境维度下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 科学评价水资源环境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以灰水足迹为视角,纳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全面测算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环境状况;基于“脱钩”的内涵,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黄河流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灰水足迹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 (1)总体而言,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随经济增长而增加,2013年达到极大值后缓慢下降。(2)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无序到有序,2019年大多数地区呈强脱钩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2000-2019年约63%的地区在人口效应、经济效应的拉动作用下,农业灰水足迹产生增量效应;约37%的地区在城乡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下,农业灰水足迹产生减量效应。结论 适度提高沿黄地区人口质量、控制经济发展规模以及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由2011年的0.316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609,年均增长8.5%,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0.366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652,年均增长7.5%,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其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劣于全国整体水平,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指数相较于生态环境指数前期增速较慢,后期增速则较快。(2) 2011-2019年,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0.476,中游为0.425,下游为0.403,整体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减格局,黄河流域上游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0.473,中游为0.482,下游为0.527,整体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分布特征,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平均得分为0.482,中游为0.467,下游为0.470,整体呈高-低-中分布,空间发展不均衡。(3)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11年的0.412增长至2019年的0.561,2011-2019年间整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略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其耦合协调度基础较好,但提升速度较为缓慢,中后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较为滞后。研究结果验证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定量分析了2011-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对于推动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弥补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建立跨区域互动合作和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上中下游地区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 (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 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 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异质性明显,且在部分区域存在因果关系,不同区域应当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21世纪供需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内水资源贫乏。流域内水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本文论述了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远景供需水展望与远景供需分析, 并提出探索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 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黄河源头建立特殊生态功能区是保护黄河源头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界定了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并探讨了其建设措施及预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述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分析目前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黄河水权既未通过初始水权分配,也未通过水权交易配置政府留存水量,与内蒙古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建设和水权交易发展的现实不相匹配。为此,提出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手段在内蒙古黄河水权中配置政府留存水量,对政府留存水量实施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垂直管理模式并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是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必须加以保护。当前,因工农业采水、排污、围垦、破坏水土、引黄淤地、过度狩猎和捕鱼等造成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小浪底工程将对豫北大天鹅保护区产生复杂的影响,还对黄河河滩及背河洼地生态环境、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应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制监督;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加强对典型湿地的保护,应首先着眼全局。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基于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职权范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完善影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水资源价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天然水资源价格和人工水资源价格的内涵,提出合理水资源价格应由天然水资源价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4部分构成;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实行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6.
金爱民 《水利经济》2005,23(4):54-55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逐利、水资源被分割管理,以及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提出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主管理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破题之举。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是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现实条件,将水资源作为内生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以水定土、以土量水”的水土资源优化模型,运用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1 93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配水方案及水价情景下,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策略。结果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调整配水方案,配水量向具有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物倾斜,有利于提高收益及水资源利用率;调节水价,增加用水成本,有助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适度调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生态用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侧重向技术、管理、质量要效益,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理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及库布齐沙漠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有光 《水利经济》2004,22(3):45-49
提出黄河宁蒙段的十大孔兑、库布齐沙漠及毗邻的砒砂岩地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针对以上问题,初步论证了巧妙利用沙漠地形,实施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可行性,指出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优越性:有助于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防范洪灾、凌灾、保护水利设施、治理沙漠与十大孔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