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外汇储备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汇率稳定的重要金融工具,是企业开展对外业务的外汇来源,同时它也体现了一国综合国力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能力的大小,外汇储备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如果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就需要承担高额的成本,并带来巨大的汇率风险.自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就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由1655.74亿美元激增至12020亿美元.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尤为加快.  相似文献   

2.
汇率是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纽带,是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汇率的变动会对一国的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逐年升值。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升值情况,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并对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853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外汇储备是用来稳定国际收支,稳定金融体制的;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将对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分析汇率水平合理性的指标,人民币不会贬值是由货币的内在价值及市场供求等经济因素决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世界各国的情况,尤其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判定汇率水平合理性的指标。其中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实际有效汇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1、国际收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经常帐户连年顺差,1996年达72.4亿美元;资本帐户顺差1996年达399.7亿美元。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保证外汇市场上外汇持续供大于求,使人民币汇率获得了有力支撑。2、外汇储备。由于外汇体制改革和经济的"软着陆",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今年一季度达到1406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改善了我国国内外汇供给短缺的状况,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增强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从1996年12月1日起,在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下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这预示着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已为时不远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涵义是: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相交换时比率的确定完全听凭于市场规律的作用而自发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会在市场的作用下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也就是人民币步入浮动汇率的行列.这就造成了汇率风险的存在n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垦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金额逐年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至1989年的11年间,黑龙江垦区的出口创汇额达到7.6亿美元,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仅…  相似文献   

6.
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以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保持了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的双边名义汇率超稳定状态,我国的汇率制度也因此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QMF)视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重要经济资产,在当前外汇汇率波动频繁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我国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总量就开始逐步增加,2004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约40个百分点。然而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占据绝对地位,在当下中美贸易面临摩擦的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根据当下背景提出其面临的三大风险。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853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外汇储备是用来稳定国际收支,稳定金融体制的;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将对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升值能抑制中国贸易顺差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让人民币承受了巨大升值压力的导火索之一,正是中美之间天文数字一般的贸易逆差。2005年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020亿美元,惹得全美上下一片对中国的“讨伐”之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  相似文献   

10.
外汇储备作为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随时自由支配国外资产,具有其他资产难以替代的清偿债务、稳定汇率、维持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截止到2008年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6,821.77亿美元,而且还会继续增长,这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巨额储备是央行买来的,并非是一笔随意动用的财富。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油价高涨的情况下,持有这些资产存在很大的风险。主权基金的出现为我国使用巨额外汇储备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自由兑换的非本国货币资产,其主要作用在于平衡国际收支、偿付对外负债和对外汇市场进行有效干预,以稳定本币汇率。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巨额的外汇储备也预示着一国经济发展中对外均衡的不足。就我国情况而言,  相似文献   

13.
汇率作为国际货币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其波动特别是大幅度波动(本文将这种波动定义为短期内波动幅度为5%以上的汇率变化)所带来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效应,都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变化,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而且会对短期经济运行形成冲击,造成严重的货币和经济危机。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4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都是汇率大幅波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美元贬值条件下增加黄金储备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而且规模日益庞大,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中有60%~ 70%是美元资产。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2,020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15,282.49亿美元,且这个数字仍以年均3,600亿美元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来看:从2005年7月21日起,截至2008年3月28日,  相似文献   

1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物质保证,外汇储备问题是国际金融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本国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金融中的突发状况,外汇储备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汇率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其国际收支,而且对其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等主要宏观调控目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高度依赖发展的今天,一国汇率、尤其是经济大国汇率的变动,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他国经济也同样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数教科书的相关理论都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汇率决定贸易受益的分配,而不是贸易受益的绝对水平。由于汇率不影响一国的相对价格,因此贸易结构和相应的贸易受益也不受影响。然而,汇率确实影响贸易条件和受益的分配,但相反却是中性的。本文将运用一个简单的两国、两种商品模型来说明贸易受益的分配(以国内货币计算)取决于发起贸易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发起贸易,那么贸易受益则只意味着汇率。考虑到货币可兑换性,贸易结构将潜在地受到影响,货币的流动可能充当第三种“转移”商品的作用。由于外国货币都有一定的国内价值,在贸易框架内它就成为第三种商品,贸易受益就可能超过简单的两种商品、两个国家的情况。有趣的是,在货币可兑换的情况下,两种商品模型中的隐形汇率和双边贸易是不一致的。最后,本文认为文中建立的简单模型说明了汇率并不能平衡通货(或转移商品)的流动,同时仍然保留着可兑换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呈现加速升值的趋势。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协整函数分析的方法,就国际贸易顺差、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未来走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上述因素除外汇储备外,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贸易顺差越大、利率越高的情况下会促使人民币升值,但通货膨胀会促使人民币贬值;其中实际利率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最大,通胀次之,影响最小的是贸易顺差。本文结合近期贸易顺差、实际利率、通胀率的走势,预测名义汇率在近期不会出现巨大波动,但是会有些许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钟伟 《中国改革》2005,(3):62-63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那么,2005年,人民币汇率到底怎么样调整才合适?我们建议:1、鉴于美元在持续下跌,作为亚洲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刚性盯住美元制,应该适度放松为柔性盯住美元;2、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应以增强汇率弹性为核心,而不应该是单纯地重新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