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农业大省黑龙江,以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9.6万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万个。但仍有一半以上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支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笔者通过调研黑龙江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升小农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方法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为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参考。[方法]借助典型案例调查及官方统计数据,采用物质—价值流和能值分析法对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展开研究。[结果]物质—价值流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单位土地净收入分别为1.778 4万元/hm~2、1.153 1万元/hm~2和0.439 6万元/hm~2;能值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依次为24.49、4.21和3.58。[结论]从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视角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单位土地净收入最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全省家庭农场认定数1.58万家、专业大户23.5万个,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载体;农民合作社服务效应明显,合作社入社农户比例67.5%,成为带动成员对接市场的中坚力量;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户1260万户,成为  相似文献   

4.
1.提升农户经营模式 要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应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特别是把一些专业大户经营提升为家庭农场经营。杂粮种植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杂粮种类繁多,农民种植不同的杂粮,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大,制约了杂粮生产的发展。实行家庭农场经营,不仅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和买现农业机械化,而且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立体式经营,有利于推进产业化发展。二是杂粮是附属粮,而且多种植于旱地、山坡地及边角零星地上,一些农民对杂粮的种植及其耕地不太重视,土地流转相对较容易。  相似文献   

5.
化肥施用过量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而且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能否促进化肥减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农业农村部监测的1274个种植类家庭农场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线性回归和内生有序Probit模型,估计了农场经营规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未达到一定规模时,农场的化肥施用强度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显著降低,但当超出一定规模后,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反而会增加化肥的施用强度。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确实有助于减少化肥施用,而且对以自有劳动力为主的家庭农场来说,经营规模的"减量效应"更为突出。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尤其是以自有劳动力为主的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重视其在化肥减量中的作用,促进农业规模化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已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有"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龙头企业+小农户"等路径,都是有效且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但上述发展路径中农业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人才储备匮乏、小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据此提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小农户""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高校/科研机构+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小农户"等创新路径,并配合建立奖励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措施加速小农户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架构,浙江省提出推进"户(专业大户)改场(家庭农场)、场入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联社(若干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工作思路,形成家庭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相关服务组织融合发展的"宝塔形"架构,以提升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部分农户土地相对集中于产业大户,这些大户具备了家庭农场式经营条件,家庭农场已成了当前农村不可忽视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可以有效地吸纳周边农户无力经营、经营不善或者粗放经营的不连片集中的部分或全部经营土地。由于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的经营户一般都是本地农户,熟悉本地生产环境和土地地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获利途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利用山东省70个家庭农场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在高地租和高雇工成本条件下规模化种粮大户的获利问题。[结果]从所选取的12地市70个具有代表性的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与粮食生产农户平均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土地投入占总投入的44.27%,家庭农场即便要比平均水平多支付0.92万元/hm~2的土地租赁费用,仍然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0.8万元/hm~2的收益。因雇工价格上升较快以及机械技术的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单位面积内家庭农场与平均水平相比减少了75%的劳动投入量。数据分析表明,农场获得较高利润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获得了规模效益,表现在机器代替活劳动、要素节约、市场优惠、生产要素配合率以及政策受益等方面家庭农场优势明显。[结论]为了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资源节约等目标,应引导农业加快规模化进程。因此,提出了提高机械化水平、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监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来说,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的农业家庭组织都可以称为家庭农场,包括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小农户和一些规模种养大户,但这些传统的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同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家庭组织相比还有很大差别。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以下称为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经》2014,(1):9-11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精神,扎实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实现农村农户经营制度基本稳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实现深度融合、共赢发展至关重要。[方法]文章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284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联合体内部互动对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利益分配合理程度的中介效应以及合作社服务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1)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均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在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中介效应;(3)合作社服务能力在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联合体内部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并且通过互动,可以提高联合体内部利益分配的合理程度,进而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是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数据,检验了农村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同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弱化消费的同群效应、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通过对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划分发现商业活动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及同群效应的作用最显著,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通过消费水平分组后发现,消费落差对低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负,消费顺差对高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正;互联网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落差对低消费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消费顺差对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效果在低消费家庭中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划分群体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在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主年龄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群体更为显著,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可以对低教育水平和低家庭规模群体消费的同群效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使农村内部产生了消费分化...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参与的诱因及福祉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21年陕西省关中地区1 169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通过熵值法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全程托管的诱因及对其福祉效应的影响。[结果](1)农业全程托管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仅在收入与物质需求、选择与行动自由两个维度上增进农户的客观福祉,也有助于农户主观福祉中“三生空间”满意度的提升。(2)全程托管的福祉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对老龄化程度高、经营规模0.67hm2(10亩)以下及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户和家庭福祉效应的提升效果较佳。(3)农户全程托管是其理性决策的结果,个人及家庭特征、农业经营特征及组织支持等是农户全程托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托管的推广普及,扩大全程托管覆盖面。结合农户特征,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支持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专业大户稳步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是新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2016年新疆农村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为4731.6万亩,农户总数为276.5万户,经营耕地面积10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达到268.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7.2%。其中,经营耕地10亩以下138.5万户,约占到50.1%。家庭农场逐步兴起。截至2017年底,新疆各类家庭农场773个,家庭成员劳动力1785人,常年雇工1133人。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383个,畜牧业167个,种养结合136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在小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选择。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不仅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主体支撑,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还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培育思路、经营规模、发展模式与支持措施等方面广泛一致的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破除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按照"完善认定、示范提升、普惠支持"的总体思路,支持更多小农户升级为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户种植决策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研究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了解农业种植结构,也对该区域推进和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察布查尔县21个行政村22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及收入特征等4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结果]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显著的因素有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地形部位、总收入等,其中,耕地面积和地形部位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总人口和总收入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地块位置、地块总数以及对于农业技术服务态度没有通过检验,无法得出这几个变量与农户种植决策之间的关系。[结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因素除耕地面积、总收入、家庭总人口及地形部位外,还会受到政策、农户自身种植习惯、农业技术等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知识的匮乏是影响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