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陕北是革命老根据地,又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陕北建设,特别是对林业建设十分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 最近,我们到陕北作经济调查,了解到林业的一些情况,深感发展林业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是建设陕北、根治黄河、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的一项十分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此次陕北之行,是我第三次回到离别38年的陕北老根据地。通过了解陕北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情况,收获很大,感受颇深。 陕北,主要指的是延安、榆林两地区,共25个县,1个市,还有咸阳地区4个县、市在外,总面积82,548平方公里、折合12,428万亩,总人口396万,农业人口357万,占总人口的90%,在册耕地面积1,57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12.6%,人均耕地4.5亩。耕地中,坡地占70%。  相似文献   

3.
如何牢牢抓住丁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则,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搞好陕北的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从而发挥陕北能源资源的潜在优势,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能源资源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陕北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思路及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北农户耕地利用方式经历了生态环境初步恶化、加剧恶化和改善等三个阶段,每一个演变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有关。优化陕北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必须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耕地集约农业、注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着力。本文分析建国以来陕北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双赢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新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更是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于是这种特殊历史环境与地理位置,使其婚俗文化也与众不同。陕北地区婚俗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许多仪式,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陕北婚姻的缔结大致需经择亲、定亲、商话、迎亲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陕北洛川县是个靠农业吃饭的西部小县。去年,这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2元,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位列延安市13个区县之首。在洛川,四分之一的农户有了小汽车,农村劳动力不仅没有大量外流,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打工者。  相似文献   

7.
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对陕北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滞后原因的分析,提出今后陕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陕北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陕北地区1996~2006年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陕北地区1996~2006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陕北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值是0.219hm2,耕地压力指数的平均值K是1.389。K值远大于1,因此耕地压力较大。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保障陕北地区耕地动态平衡与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北老区农民现在生活得怎样?这是大家很关心的的一个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 陕北老区包括延安、榆林两个专区和淳化、彬县、旬邑、耀县的部分社队,共30个县,504个公社,9,300多个大队,2.9万多个生产队。全区人口为420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土地总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区位、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贫困面依然很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变老区落后面貌成为当前老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陕北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区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其发展道路和模式,对振兴老区经济具有带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陕北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针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通过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分析了陕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非持续性因素和农业技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决策部门在制定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1、基地建设及开发现状 陕北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外运的能源化工基地,2007年整个基地已形成年产1.37亿吨煤、80亿m^3天然气、1867.1吨原油的生产能力。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大企业集团,陕北已经初步形成现代能源化工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扶贫。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进行评价,对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提高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2011—2016年为时间结点,将熵值法与加权评分法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榆林市和延安市21个“国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对象,研究陕北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其精准扶贫效应,并对其做出评价。[结果]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经济效应总体为显著,且延安市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教育及生活水平方面,乡村旅游产生的效应不显著;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健康水平方面,乡村旅游扶贫效应比较显著。[结论]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总体处于显著和较显著两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路遥创作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在《人生》这篇小说中他立足于黄土高原文化,重点讲述了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将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为读者呈现陕北民俗文化的精髓,表现陕北人民的生命力与灵魂张力。本文即以《人生》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路遥笔下的人物特征,以人物形象印证陕北地域文化特点,为研究陕北地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陕北各级中心中快了向工商业化城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从集聚度规模、纵向关联配套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三个准则层,十个二级指标进行发展状况评价。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发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存在产业链延伸不足、政府主导及干预过多、缺少行业协会这一中介机构等问题。通过构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型,从基于知识溢出的领导企业治理模式、地方政府间接介入治理模式和行业协会治理模式来解决问题,使该基地早日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广受欢迎。旅游纪念产品根据多种元素设计而成,除了美学元素、产品包装,还需要融合人文意义。以陕北红色旅游为背景,挖掘和分析旅游纪念产品设计中的红色旅游特色元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为种植农户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陕北地区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具有多项优势,结合其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以及质量。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产业优势,并深入探讨了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后续马铃薯种植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陕北煤炭资源回采率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矿井回采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资源的节约利用,还关系到矿区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调查陕北9个生产矿井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发现其开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按照规定,矿井回采率最低应为75%,9个生产矿井全部没有达到75%的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矿井回采率最高的为68.7%,最低29.3%.分析原因,除客观条件(如煤层厚度)等因素外,生产单位珍惜资源的意识淡漠,监管缺位和管理制度缺陷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回采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陕北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