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480份调研问卷获取的相关数据,引入DEA-Tobit模型对比分析普通农户、耕作大户、农业合作社三种经营主体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业合作社与耕作大户的耕地利用效率明显优于普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农业收入占比、农地细碎化程度、政府政策补贴、经营主体意愿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量,我国农业应在确保普通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改善耕地细碎化状况,扶持并引导合作社与耕作大户,探求多元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723户农户的农业生产数据和DEA-2S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下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遗漏变量的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正向作用效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以农业经营为主业、生产性实物资产价值、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相较于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亟需深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逐步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优化农业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以增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农业发展的耦合度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地要素优化配置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家庭农地转入,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深,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仅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均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转入。因此,应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善农村农地经营补偿机制,创造老龄农户生产经营条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种田农户职业素质;针对地区差异,发展实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农民农地转入参与积极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考察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较高,农户经营农地最优规模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15亩之间,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4.65%;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纯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经营农地的最优纯技术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亩以下,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2.73%;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率还处于初级水平,最优规模分散;农业补贴水平对农户生产经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对有效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颁证与农户农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尚无定论。对此,本文先是构建了农地确权颁证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9省的大样本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主要通过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得性三种方式,促进了农户农业投资。家庭和村庄特征会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农地确权颁证的可能性。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时间以及农业经营投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其估计结果较稳健。  相似文献   

7.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与农业机械化利用关系密切的农地经营规模着手,基于农户自购农机的现实约束,以及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理论分析,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调查数据,运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研究农地经营规模究竟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化选择。研究表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购买农机服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超过35亩后,更适宜自购农机;以地势、距县城距离两个变量表征的交通条件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因此,在我国仍以小农经营为主的背景下,一方面应鼓励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将农户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卷入社会化分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符合农户多样化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服务体系建立;同时,国家应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乡镇集体鼓励作物区域化、连片化种植,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降低农户采用农机服务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9.
强调农地由农户承包经营的长期稳定性无疑是正确的,而稳中求活更是符合现实需求,不可轻视,这就是本文的基本论点。一、稳定农地承包经营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农民的强烈愿望中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表明,农民承包经营制度,既赋予了农户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不同农地整治模式下农户收入流动性差异。[结果](1)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实施农地整治后农户收入有明显的"上升"流动趋势;(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家庭劳动力规模、农地经营面积和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初始位置对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农地整治可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户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农地整治,深化改革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大力创新农地整治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整治,为稳步提升农户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