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发展现状,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概述入手,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尚未实现良性互动,未做到协调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并不表现为金融机构、工具和制度的现代化,而是表现为与农村经济的适应性.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有效资金的投入.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但仅仅依赖于储蓄投资转化比率和投资产出效率;我国农村信贷结构失调和投资产出效率的"瓶颈",限制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且使其呈现出典型的滞后效应;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简而言之,农村金融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大力发展创新性农村金融机构和避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失血"是未来农村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改善农村区域投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业发展不相容的表现金融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变量。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不相容,不仅制约了农村金融制度功能的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一)与信用环境的不相容。一是诚信意识缺乏。我国农村地域广大,金融知识、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三农"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与升级。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发展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三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不断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动力。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使用2008—2019年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效率以及农村金融创新均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搜集山西省近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E-G两步协整检验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数据模型分析,对山西省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虽然相互影响,从整体来说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慢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发挥的力量有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二者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经一度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发展的难题。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农村实体的经济影响很大,因此,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在成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农村的经济要想取得较为长远的发展,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进行重构,才能够保证农村的金融体系能够与农村的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与保定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保定市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现状,对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支持“三农”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体系的负效应对农村金融系统的区域性制约产生了非农业化和非农村化诸多问题,农村金融需求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程度也逐渐趋低.本文针对农村金融体系在区域性农村金融系统中的制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性制约,指出要强据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支持的需要发育出一些新的金融组织机构,并且要对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某些功能进行强化或弱化以适应城乡协调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区域性功能应当内在统一于农村区域金融资源系统,而不是截然割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农村金融创新必须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发挥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通过农村金融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新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农村金融发展理念、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的关注程度和研究热度也因此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基于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梳理和分析,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可以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并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外,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机构的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对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剖析,并从农产品属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这两个方面,探究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则从金融机构类型、金融服务政策、小额贷款等方面阐述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研究,可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山东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帕加诺模型,对1981-2005年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说明如果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山东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珊 《山西农经》2024,(3):86-88
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认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机会提供、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利用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8~2015年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和经济年度数据,运用VEC模型、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从农村金融体系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个方面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村金融体系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效率提高均能显著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制度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