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突破公共产品资源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鸿 《农村经济》2006,(2):49-51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负面效应。因而,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趋利避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笔者对此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新世纪我国农民增收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增收问题高发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还是连年下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自然生态环境对生产的影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要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就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使农民增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农业,最基础的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农民的职业教育问题应得到各级部门的广泛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新机遇,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对此,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思路和措施建议,但农民增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人认为这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的密切关系有关。为此,我们有必要来研究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充分认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对农民增收的意义,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一、公共财政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公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在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打造农民增收的政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来春 《农村经济》2004,(12):71-73
农民增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因素不仅是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靠经济手段,还必须要有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主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道路等.  相似文献   

8.
温勇 《山西农经》2020,(1):76-7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但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民增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促进农民增收,事关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创历史新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民收入虽然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基础弱、渠道窄、空间小、不稳定、不均衡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实现农民增收的既定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关键是增收问题,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提出来,更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可谓是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制订了“增收工程”,确定了“增收途径”。这些措施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民增收仍然迟缓,步伐不快。从这些措施中发现,大都忽视了增收主体———农民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是农业生产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突破点。当下,农民增收主要靠自己,但在短期内,财政支农是农民增收的引爆点。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财政支农效果显著,农民大幅增收,基于此,文章以遂昌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重要问题。农民能否快速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首要问题。余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努力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关系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减缓。为促进农民增收,各地提出了许多办法和措施,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提供以市场信息、科技服务和销售渠道为重点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只要这些服务到了位,便可解决当前主要制约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卖难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及产品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基于以上认识,丰城市确立了“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 ,云南省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增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但由于云南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经营成本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等原因 ,农民收入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村贫困面大。对此本文认为 ,必须拓宽发展思路 ,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 ,采取综合性措施来促进云南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新常态下的农民增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政府行为对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当前农民土地增值受到损失,农民增收途径受到了阻碍等对对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文就新常态下农民增收问题进行分析,为农民增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农民收入问题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3年的8896元。但总的说来,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我们必须找准影响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17.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前,农村经济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增收困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经连续4年下降,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是绝对量下降,我国农户中62%的非农收入不超过10%的纯农户,这意味着多数农户这几年实际收入是减少的,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新阶段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农民增收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调整结构、转移劳力,加大支持,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增收情况怎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近日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联系点——丰县、邳州市下辖的4个乡(镇)、4个村、4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联系点告诉我们:农民增收有望但不容乐观,农民增收有方但要不断拓宽领域。农民亦喜亦忧这次调查,我们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农民增收不能估计过高。虽然从面上看,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个私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人有不少新的增长点,但是覆盖面不大,多数农民受益不明显。从我们调查统计的40家农户情况看,邳州市20家农户中,仅有4户达到和超过县(市)报人均纯收入指标,一户持平,其余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农民长效增收的生态瓶颈我国农民长效增收难,在目前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原因是生态瓶颈。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性和工作基本出发点的重大课题。农民增收中有三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如何进行政策引导,包括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介组织和机构的功能;二是积极引导农民确立增收的主体意识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紧紧抓住经济薄弱地区以及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的增收,这是农民增收工作中的难点,必须提出突破性的措施和办法。本文着重探讨农民增收中的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在增收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