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破除小农经济观念,实现观念更新。 一、打破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越好,越纯越好”的观念。 农村第一步改革,打破了单一公有制这模式,实现了所有制格局由公有制“一花独放”到多形式、多层次,多成份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百花齐放”的转变。但一些农民思想上长期形成的“一大二公”的旧观念并没有彻底破除,习惯用小农经济的眼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农村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必将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必须实现观念转变:农业发展必须突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和农民组织化,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观念、制度和组织更新。  相似文献   

3.
曹爱军 《农村经济》2012,(7):101-10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文化陷入"贫困"与"滞后"的困境。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模式演变,是以社会基础结构的转型为背景,伴随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而进行的,整体上实现了从计划控制模式向政府主导模式的演变。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发展权,就需要继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的嬗变,使其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参与式治理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期封面     
专家建言"十三五"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15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7月30日-31日在京举行。论坛以"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农村发展与改革"为主题,重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农村制度创新、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进行研讨和交流。论坛认真总结分析了当前"三农"形势,就"十三五"期间如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符合市  相似文献   

5.
政策导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怎样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试从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四个方面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的路径选择。其一,充分发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主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二,切实了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对象的客观情况及心理;其三,深入挖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内容的大众化特性;其四,注重探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方式的多样化类型。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这套《中国农民基本常识读本》 ,对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和社会知识水平 ,很有益处。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 ,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要围绕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农村广阔市场的开拓 ,加快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继续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和发展工作。要实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最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农村的教育和科技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四川是农业大省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护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 ,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一、我国农民在人口总数中占有很大比重 ,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农村改革一开始 ,中央多次提出 :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建设和谐农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理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速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发挥整体联合优势,围绕"三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我国农村经济需要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必须强调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胆探索市场经济形势下农村经济增长新方式,引进和应用科学的生产、经营方法,实现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这正是农村经济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与农民是国之富强的后盾,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那么必须研究农村与农民,如果缺乏对两者的了解则会导致发展规划失败。纵观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农村与农民如同一叶扁舟,为中国发展带来了希冀,无论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农民与农村问题备受关注,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则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素质与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实践的互动关系研究》(薛金慧编著,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9月出版)是将农民、农村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整合的重要书籍,该书从不同时间段入手对农民文化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的纲领性文献。广大农村经营管理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不断推进农经工作创新。大胆借用一切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农村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农村经营管理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党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以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并以文化形态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逐渐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和价值标尺。当前,我们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树立理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生活化与传播方式通俗化的有效结合;要抓住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传播普及的应用性难题;要找准依托,利用多种文化形态多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坚持和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是基础的这个基本原理,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农业思想。他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的思想与理论。这套理论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规划出了总体蓝图。  相似文献   

16.
秦小霞 《农业经济》2006,(11):31-33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对社会主义的重新界定,重构了中国整个社会生活,在中国乡村,农村生产经营机制转变,政社合一的公社消失,村民自治确立,这些变化与乡镇工业化进程一起推进着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乡村政治社会化也由意识形态的纯政治化参与转为更多的利益型参与,农民的参与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的体制改革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农民社会分层、政治交往、政府与农民的相关性(政府职能)、发展模式、农村组织等方面引起深刻变化,这些改变着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资源,是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只有深入分析改革带来的这些因素变化,才能深刻认识当今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而提出解决今后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村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期、体制创新的突破期、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推进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改革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深入推进当代农史研究工作,加深对我国农村发展变迁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9月25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我国农村发展变迁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座谈暨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功。农业全面高涨,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为区域性、结构性的剩余,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也应当指出,当前农村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表明,实现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转变,还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进一步改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相关因素越来越多,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把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同国家总劳动力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同城市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对此,我们必须作出明确的抉择,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以保证农村经济全面改革和党的十二大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为此,就本世纪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