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少为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13600至43200亿元之间。这笔资金从何而来,显然,这些资金单靠农村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也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2.
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统计局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我国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然而近年来的现实是,农村资金要素正不可避免地大规模流出."失血"严重的农村金融市场仅靠政策性"输血"恐怕难以真正强身健体,如何形成一套自身完备的"造血"机制就成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初期目标的实现需要资金 4万亿元——这是农业部有关专家的估计。巨大的资金需求,对肩负农村金融主力军职能的农村信用社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既面临拓展业务领域的机遇,更面临业务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钱从哪里来?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积极搞好农村筹融资形式的创新,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贷款为补充、招商引资和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5.
宝应自2009年开始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三年来,共实施项目390个,总投入资金509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181万元。主要用于村组道路、小型水利设施、桥梁、环卫设施等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引领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政府等相关部门都会向农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庞大的资金为村民带来实惠,由于农村会计管理相对落后,导致大量的资金不能合理的配置,在大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入不敷出,给乡村带来了负债。这些负债严重干扰了农村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探究其农村会计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其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进展的快慢,取决于资金、科技、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尤以资金最为重要。就海南省而言,新农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财政、金融和社会。近些年,尽管各地都大幅度增加对“三农”资金的投入,但海南省的经济总量有限,能投入的财政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庞大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主要资金还是有赖于社会和金融部门。而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大多是“嫌贫爱富”,  相似文献   

8.
<正>泗洪县自2009年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狠抓流程规范、强化项目管理,不断健全完善机制,累计投入资金1.33亿(其中省财政奖补资金9200万元,一事一议筹资2866.42万元,县级配套613.8万元,乡镇配套480.69万元,其他资金56.88万元)。建成了直接惠及民生的水泥路、小型水利设施、下水道等村内基础公共设施项目609个,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度泗洪县  相似文献   

9.
加大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手段.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植根于基层的政策性银行,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发行山东省临沂市分行立足当地实际,在确保粮棉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支农范围,调整信贷结构,重点加大了对特色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08年末,该行已与100多家客户建立了信贷关系,贷款余额34.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1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达到了银行、企业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历史上,农村金融在扶植农村经济、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支持是当前理论及实践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资金拨付渠道问题及整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央及地方政府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的力度逐步提高,财政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对农业的账面投入绝对量增加幅度很大.据权威部门统计,"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13万亿元,年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1]."十一五"在延续"十五"趋势基础上,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高于"原则: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据粗略测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需要建设资金超过3万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央及地方政府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的力度逐步提高,财政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对农业的账面投入绝对量增加幅度很大。据权威部门统计,“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13万亿元,年均递增1796,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一五”在延续“十五”趋势基础上,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高于”原则: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从立法、宣传、资金、规模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措施,并从体制、定位、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促进村镇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提升农村服务功能,从而促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应该是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而提升农村服务功能就是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它应该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始终关注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农村投入总量大幅度增长,破解农民公共服务缺失的努力也已经初见成效。以我们南宁市为例,通过“三大会战”增加了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但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已成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理应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的有效途径,引导商业性信贷资金、各渠道社会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形成支农合力,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一山二川七分岭”,辖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耕地面积86万亩。做为一个农业大县,伊川将新农村建设做为振兴伊川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全力支持。去年以来,伊川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同时带动社会各界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额达2.19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存在大量的、多层次金融需求。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性金融抑制和政策性金融退出,是农村金融整体功能弱化、资金供求失衡加剧的重要原因。政策性金融具有对商业性金融缺陷弥补、转型替代、发育增进等多方面功能,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应立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从完善农村金融整体功能的系统视角,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进行重构。一、农村融资困境与政策性金融缺位在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信贷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品种较少,供求严重失衡。2003年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4.8%,而农业贷…  相似文献   

19.
数说     
正7803.4亿元2015年,农发行全年对三农领域净投入资金7803.4亿元,是2014年的2.4倍,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41840.5亿元。发行债券10559.7亿元,年末存款余额9375亿元,资金自给率达到92.4%,进一步彰显集聚资金反哺三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洛阳市农信社以有力的服务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信贷支农的“加油站”。2006年以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43亿元贷款投入“农门”,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建设。惠农措施解难题。资金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成为洛阳市农信社助推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