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经时讯     
中央财政加大农业开发投入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将安排127亿元资金,比上年增加10.27%,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计划将265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据悉,今年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将有超过6成投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初步安排76.9亿元。而且,新增的中央投入将全部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扶持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大粮仓”美誉。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们立足农业优势,坚定不移地把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大基础投入,推进科技集成,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62亿斤,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殊荣。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粮食单产方面,科技进步水平因子具有较高载荷,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物质投入因子、环境与气候因子和政策因子。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资源及科技因子,其次是比较效益及政策因子。上述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稳定和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护耕地资源,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齐鲁粮食》2007,(4):18-20
2006年我县粮食工作紧紧围绕“粮食产业发展”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粮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粮食产业实现产值60多亿元,利税4亿多元,成为全县发展最快、贡献最多、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笑一笑     
《粮食问题研究》2009,(6):50-50
最近.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讲,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4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和相关产业投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产量达1057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800斤。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粮农利益;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规范粮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立足挖潜提高单产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速度的地区差异来自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的差异。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和改造中低产田的潜力均很大,这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行集约经营是提高粮食亩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9项措施:一是统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二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处理好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三是切实保护好耕地,四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五是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六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七是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八是挖掘资源潜力,九是加强政府在粮食安全中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方财政增收能力较弱,多数产粮大县的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缓慢。由于财力有限,对粮食支持有心无力,不能给予粮食产业更多的投入,导致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背景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绩效评价,对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农与粮食生产扶持制度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