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社会分工等视角阐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理论逻辑。其次,本文作者在对陕西省52家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产前环节的后向一体化、产后环节的前向一体化以及产中环节内部的一体化三个角度进行了现实考察,并总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演进路径。最后,作者在完善融资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对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制度优越性。为此,笔者针对合作社规范发展进行了调研。数据样本共选择67家合作社,采取调查问卷(57家)和实地调研(10家)两种方式。发展现状合作社发展处于起步成长阶段。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67家合作社成立时间均为2007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供应链视角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条件和实现路径。根据供应链中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融资步骤分析融资条件,计算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社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概率和融资利率的合理区间,为路径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取30家具有供应链融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采用多值定性比较分析方法(mvQCA),总结出合作社预付款融资的三条路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四条路径。研究表明,能人领办型合作社在七条路径中出现四次并作为核心条件;不同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上有所区别,种植业的合作社倾向采用应收账款融资,养殖业的合作社大多采用预付账款融资;合作社自身条件与下游企业强势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条件。因而在完善合作社供应链融资路径中,应加强合作社中人才培养,根据行业和上下游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而群体规模影响集体行动的观点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规模扩大未必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采用横向分部门分地区、纵向分层级的方式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核心成员数量,以此来限制单个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5.
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的服务主要分布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特别是供、销环节,而这些服务又表现为代购生产资料和代销农产品上。因此,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受托代购、代销商品的核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民自愿互助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担负着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发挥着千家万户小生产连接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组织模式的进一步转化,近年来,全国专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合当地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型,浙江省奉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的农信社如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度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兵团合作社的效率改进方向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对兵团4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方法测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整体水平偏低,且综合效率水平偏低主要由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导致。合作社规模和合作社等级负向影响合作社的效率,而理事会规模、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产业类型等因素正向影响合作社效率。[结论]改善合作社的纯技术效率可有效提升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且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理事会规模、理事长受教育程度、合作社等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技术培训频率、产业类型等因素均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合作效应并未完全实现。文章分析了合作社成员参与合作的目标及合作含义,对合作效应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认为合作社存在参与成员过多、入社土地规模较小、合作社产前和产后功能发挥不足、管理效益实现有限、政府扶持政策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治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策略,实现合作社的内在利益分配机制与外在利益联结机制的良性互动、探寻安徽省(乃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村经济》2007,(9):47-4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由自由发起向有序引导、由数量增长向规模质量扩张、由分散经营向横向联合纵向深入三大转变。全省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4900多个,辐射带动480多万农户,比一般农户多增收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雷爱中 《水利经济》2012,30(4):27-29
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保障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工程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郑宇辉 《水利经济》2006,24(3):55-57
在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种类繁杂;业务分散,形不成合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政事不分,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动力不足。通过研究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改革的实践,得出启示:改革要确立战略目标,坚持业务和经济共同发展;明确改革思路,按照“三条主线、四个层次”稳步实施;重视改革外在形式,更重视改革内部机制;实行主辅分离;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