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原城市群为背景,对中原城市群河南省1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中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将中原城市群中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级别划分为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相关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乃至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的5个方面18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实力、经济发展结构与潜力两个主成分,结合聚类分析,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分为强势、较强、较弱、弱势4种类型,并作出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呈现总体城市竞争力偏弱、武汉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江苏省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一般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的同时,结合江苏省综合发展的自身情况,构建了本文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城市社会建设两个大的公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地域性,即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域综合竞争力呈现递减趋势。最后文章给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综合评价城市的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山东省2014—2018年的统计年鉴资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4个城市竞争力的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17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总结优劣势,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只看本城市的经济增长、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其他城市的经济收益也在提高,只有比较,才能真正了解城市竞争力的大小,离开比较,单纯的谈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住…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省域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能挖掘省域内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整合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省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30个指标,构建包括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社会经济运行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运行力、生态环境支持力和旅游资源保障力三个方面;在旅游竞争力各个方面和综合测度中,苏州均处于第一位,其他城市排名基本上遵循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对其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地级市在近6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各子系统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14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排名,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各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将辽宁各城市分为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分析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情况,以便为各城市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002年、2014年两个时间断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绝对差距在不断缩小。(2)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呈集聚发展态势,"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集聚分异显著,"热点区"数量增加,"冷点区"数量减少。因此,本文建议:政策干预改变资源配置现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创新网络,提高科技教育竞争力;把提升环境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可持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15个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政府管理水平等7个维度33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5个城市2016—2018年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3年间,多数城市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名变化不大,个别城市有所起伏,序列两端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情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估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分析离不开特定的区域背景,但是区域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城市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和山东省3种区域层次评价了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指出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使青岛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横向比较对象,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数据为纵向分析的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水平;结合空间插值效果图,分析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农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无锡市、常州市农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有所下降;苏北地区农业竞争力高于苏南地区且差距增大,地域分布呈现两极化集聚的态势,逐步形成苏北地区农业优势地带与苏南地区农业弱势地带。农业资源禀赋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结论]苏北地区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农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地区农业竞争力;苏南地区的首要目标应是确保农业资源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保证农业竞争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方面对周围各市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本文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城区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市域1991 ̄2002年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刻画了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综合实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在时间上,市域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省城中心性和沿江指向性;指出今后这种格局还在进一步变动中,市域间的经济实力悬殊加剧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提出高、中梯度区立足于制造业,准低梯度区和低梯度区立足于大农业,实施东向战略,尽快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现实旅游竞争力和潜在旅游竞争力2个方面,旅游业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条件4个大类29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加权计算并分析了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银川市旅游竞争力最强,其余城市相对较弱;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决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28个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并对影响综合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有经济基础、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府政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现状,从海水利用产业需求、市场表现和产业投入3个层面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水利用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及各个公因子得分与排名,并从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不断提升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