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陈佑启博士主持完成的“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评价与粮食生产安全预警”项目2009年2月25日通过专家鉴定。该项成果系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及其预警”和国家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资助的课题“东北农用地调查综合评价”的集成。该成果将“3S”技术与空间模型方法、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数据库管理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多源、多时态“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评价与粮食生产安全预警”项目通过专家监定@姚艳敏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法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研究争论和探讨的热点,文章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评价体系及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提炼,以期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中的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文章通过查询知网和Web of Science,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法和防控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耕地、果园面积大幅度增长,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生活排污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模型模拟技术的适用与拓展、最佳管理模式和应用GIS技术进行面源污染评价。随着面源污染研究的不断发展,植物篱、地埂和生态沟渠等污染控制技术常用于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景观绿地建设、旋流分离器和生态湿地系统等则更广泛地应用于大规模治理。新型控制技术的提出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更加现代化、高效化。[结论]未来研究中可结合"4R"防控理论,基于长期定点监测的数据建立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流域面源污染模拟以了解区域内的面源污染情况,识别当地面源污染源头区域,提供因地制宜的面源污染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非农兼业与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施用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26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动态系统GMM和工具变量法(IV)的估计方法,探究了环境规制和非农兼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大部分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处于EKC拐点左侧;(2)非农兼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非农兼业收入能显著增强农业面源污染;(3)非农兼业在环境规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逐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鼓励非农兼业转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等举措,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4日,农业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桃林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加大秸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农户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优化农户行为,可为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模式。[方法]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重庆四面山区域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了90个农户家庭,收到有关化肥污染量的有效调查问卷51份,问卷记录了该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化肥施用量(换算为污染量)。基于问卷数据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农户的基本信息、资源利用、种植选择、生产投入、技术采纳、环保意识和兼业均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政治面貌、职务、受教育水平、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土地灌溉方式和处置作物秸秆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教育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最大,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农业面源污染越小。[结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行为具有密切关系,建议积极推进"三农"建设,发展四面山特色绿色农业,在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的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重要地位在海南省十分明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海南省重要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建立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对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做出总体判断.从政策体系、污染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激励机制和政府行政管理与公民参与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冀鲁豫3省45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2004—2016年冀鲁豫3省地市数据,厘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演进轨迹和化肥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结果] 2004—2016年冀鲁豫3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总体表现为提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区域差异不断增强;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北、河南,总体排放强度略有下降,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演进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且间接溢出大于对该市造成的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快速推进会把化肥面源污染"转嫁"给邻近地市。[结论]不同地区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过快带来的污染"转嫁",统筹协调、协同治理化肥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规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序特征,发现1985~2005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线性增长特征、阶段加速特征和农资污染为主特征。文章分析了2006~200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根据时空特征分析,该文给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系统,加快提升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能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承载力理论模型。[结果]以县域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承载体变化态势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思路;建立了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体系;设计了农业资源超载成因解析准则和承载力调控政策创新方向。[结论]基于承载体视角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系统适用于开放的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资源台账,面向评价预警需求长期积累专题数据,突破"数据短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环境 农业部: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11月14日,农业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桃林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全面推进秸秆循环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加强地膜监管,加大推动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启动可降解地膜示范和推广,推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探索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推进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再提升;力争实现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防治工作长效化、防控管理分类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树立不同地区美丽乡村典型,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环境联动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质量状况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退化和污染严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根据耕地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是:(1)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2)土壤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消减或控制;(3)高标准农田布局和比例合理化;(4)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化。建议我国耕地质量提升采取如下措施与对策:(1)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2)构建全国农田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和研究野外台站两大平台;(3)开展便捷施用技术,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利用"工程;(4)实施中低产田改良与污染土壤修复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工程。研究对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经》2021,(4):40-40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表示,面对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采用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加剧了土壤酸化和农业面源污染,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1986-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5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对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单元调查法对西南地区历年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估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指标;其次考虑技术进步、农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后对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经济增长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最后进一步对西南各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别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面源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N型关系,人口规模和农业结构对面源污染排放存在正向影响;广西、四川、重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N型,贵州、云南均呈现倒U型,且云南面源污染已进入转折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土壤质量降低、农业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在面源污染中,农药、除草剂以及化肥污染最为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土壤污染、肥料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土壤污染情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台湾地区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目前鲜有研究介绍台湾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的措施,文章结合对台湾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考察与了解,对台湾地区面源污染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为其他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借鉴和经验。方法 梳理了台湾地区在面源污染控制形成的从立法到多源头的技术措施控制体系:分别从立法措施、水库工程治理措施两个方面介绍台湾地区形成的控制面源污染的经验和做法。结果 (1)台湾地区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具有明确具体的特点,在不同的立法措施中,明确规定了与控制面源污染相关的行为;(2)根据水库的地形特征及关键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面源污染防控效果;(3)该研究结合当前大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完善面源污染立法措施、加强已有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性等建议,为我国大陆地区构建符合国情和有效的面源污染防控模式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结论 我国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需要因时、因地而宜,逐渐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公众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从而步入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四川省1997~2014年农业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农村面源污染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得出化肥、农用薄膜和农药的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总值符合EKC曲线的拟合结果,并得出农业面源污染2011~2012年间达到拐点,说明四川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已经进入新阶段,但仍未形成面源污染与农业发展的脱钩关系。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择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制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