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开展第二次香猪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重新认定了一个香猪品种——花香猪。该香猪主要分布在剑河县西南部、台江县东南部和榕江县北部地区的部分乡镇;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农产品市场日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10万余亩钩藤迎来收获季,当地中药材市场购销两旺。钩藤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其以茎枝入药,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症。剑河县是贵州最大的钩藤种植基地,钩藤种植大大拓宽了当地农户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3.
<正> 贵州省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杨德明利用庭院从事生态养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国,因为各县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环境等不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农村慢态势。而且处于两极分化现象。剑河县作为西部县,研究剑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破解剑河县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进而考察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泽尔产权理论是闻名于世的经济学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所涉及的特殊资源产权属性问题,针对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追溯,找出其根源。基于巴泽尔产权理论对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贵州省剑河县的钩藤迎来收获季节,种植户们忙着采摘钩藤,运送到集市上出售。"剑河钩藤"于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紧扣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2014年,重点实验室与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合作开展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研究",重点开展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三线"划设、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制度、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等研究,以求破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熵权TOPSI S模型对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贵州省资源环境特点,构建以“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等四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包含20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1)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不断增强趋势;(2)资源发展子系统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最低,这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及可持续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3)贵州省经济水平发展与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总结分析贵州省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就,认为实验区建设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扩展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实验区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四个结合,在不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增加涉农价格和收费的透明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贵州省剑河县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首先,明确了公示的范围。即按中央、省两级审批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涉及到农民利益的国家行政机关收费、公益事业性收费以及省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涉及农民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应实行公示制度,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收费、婚姻登记收费、电价等。其次,在各收费窗口设立公示牌,将收费单位、税费项目、税费(价格)标准、依据、收取对象、计税计价(或计费)单位、举报电话等一一进行公布。同时,县物价、…  相似文献   

12.
贵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贵州旅游资源禀赋特点鲜明,优势突出,通过多年的努力,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全省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地区贫困县。据资料显示,2013年印江实现整县按贵州省级标准"摘帽"。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1.3952万户,4.2942万人,贫困村185个,其中一类贫困村84个、二类贫困村64个、三类贫困村37个。近年来,印江立足资源禀赋和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核心。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土壤表现为肥力差、养分含量差异大、空间异质性强、空间格局分布差异大,成为粮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基于贵州省土壤资源特点,结合近年来贵州省粮食资源现状,阐述了粮食安全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及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并提出从严守耕地红线、应用合理技术改善土壤养分和大力发展林业资源角度出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金速览     
贵州省联社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开展金融合作 近日,贵州省联社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举行金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客户、产品、信息资源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携手推动贵外l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耕地投入水平、耕地利用程度、耕地利用效益与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分别对贵州省2008-2017年的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及障碍因子进行了评价与识别,得出结论,(1)研究期内贵州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经历了较低水平—中等水平—良好水平这一发展过程;(2)在2013年之前,耕地利用效益是影响贵州省耕地利用效率的最明显障碍系统,其中农业总产值是最大障碍因子;2013年后,耕地投入水平是影响贵州省耕地利用效率的最明显障碍系统,其中农业劳动人数是最大障碍因子;(3)耕地投入水平是未来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障碍因素,在2013年后耕地利用程度及投入水平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32.73%和18.35%的速度持续增加,而耕地利用效益及利用可持续性则是分别以年均7.16%和13.2%的速度不断下降。最后根据本文结论,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贵州省为了加快"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坚持干部下乡驻村政策。2014年,贵州省共选派驻村队员55864人、组建11590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对全省贫困村的全覆盖帮扶工作。榕江县是贵州省妇联的重点帮扶点,省妇联派出的干部2014年2月28日陆续入驻帮扶的村庄,对村里百姓开展帮扶和调研工作。图为: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出现于2000年左右,2004~2007年发展迅速,但随之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的产值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为了能够促进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文章对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发现了贵州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文化创新速度慢、产业模式落后等问题,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其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升级策略进行了阐述,结合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通过运营、销售模式的网络化改造,以促进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新发展,着力打造贵州省经济增长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出现于2000年左右,2004~ 2007年发展迅速,但随之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的产值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为了能够促进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文章对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发现了贵州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文化创新速度慢、产业模式落后等问题,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其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升级策略进行了阐述,结合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通过运营、销售模式的网络化改造,以促进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新发展,着力打造贵州省经济增长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有国家级重点文化遗产古建筑30处、古遗址29处、古墓葬16处、石刻2处。还拥有浓厚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陕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