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农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结合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农地整理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层次结构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了农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农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有较大提高,生态效益提高不明显;综合效益提高了34%.该研究对于量化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耕地多功能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农业多功能性出发提出了耕地多功能保护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耕地利用特性的分析,指出耕地多功能保护是由其土地利用多宜性突出、多功能综合比较优势明显和土地利用目的公益性强所决定的.结合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实际需要,明确了耕地多功能保护研究目标和任务.并对耕地保护底线确定、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和耕地多功能保护效益区域核算等研究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地保护政策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净收益最大为基础的土地资源利用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的不相一致是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农地保护政策的经济诱因,但是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农地征用管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保护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其原因就在于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出现偏差及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不完全性.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修正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完善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合约、强化农地保护政策执行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耕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耕地保护类似于公共物品管理。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对耕地保护的基本目的、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和依据;我国耕地保护应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实现转变,系统地构建包括指标控制、利用管制、税费、公共投资、调查监测等政策在内的耕地(农地)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户生产决策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剖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形成机理,并以非粮化经济补偿标准为例进行实证测算,为国家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目标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边际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宜性耕地用途之间的边际利润差异是诱使耕地非粮化与非农化的经济动因,需要对限制完整耕地使用权所导致的农户利益损失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研究结论:耕地投入粮食生产的边际利润明显低于其他农地利用方式的利润,为了提高农户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动力,需要设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并改革现有粮食直补方式与农地分散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6.
农地保护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保护的目标是保障食物持续供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农地保护应是数量和质量两者统一的保护,核心是保护耕地,保护好一切农地才能保护好耕地,应遵循地带性的保护原则。保护不是消极限制,而是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应符合3项要求:合理用途;集约利用;培育利用。实施农地使用管制的理论前提是:一切自然资源归属全人类共同享用。农地使用管制应包括用途管制和利用方式管制。土地利用规划是具体体现农地使用管制目标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为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的现状,提出在北京市这种特殊人地矛盾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和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北京市的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是保持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耕地可以纳入城市系统,成为北京市的绿色隔离带.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分配、使耕地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公平优先、效率跟进"。研究结论: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得到耕地保护补偿的三大基本条件,确定补偿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依据是外部性的提供或接受情况;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额的下限,而耕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应是补偿额的上限;应根据各地的占地压力实际进行梯度化补偿,对占地压力过大或过小地区进行补偿是不经济或没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是凸显耕地价值,有效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由于部分耕地资源价值已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部分价值被耕地盈余区的耕地使用者享有,因而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耕地价值进行完全补偿,而是对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时代的耕地保护矛盾与创新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进,结合新时代耕地保护所面临的美好生活高要求、贸易争端复杂性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揭示中国耕地保护在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农业技术进步和全球耕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研究结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短缺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耕地资源要素对于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主要是:以格局优化统筹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新空间;以耕地生态健康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以海外耕地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4年国内外农用地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4年国内农用地保护研究主要侧重于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变化、农用地多功能价值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国外侧重于荒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研究结论:国内外农用地保护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未来国内学者还将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下,更加关注耕地数量质量及空间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农用地产能提升与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仍将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耕地保护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江苏省58个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应用主成分析法得出影响耕地保护的4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初步得出耕地保护区,再结合定性分析最后确定六大耕地保护区。从区划结果看,与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相一致,与客观实际能很好地吻合,说明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耕地保护区划是成功的。最后,对得出的六大耕地保护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有计划分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ina’s arable land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several challenges. The China government has been very strict in arable land protection, and a package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have been promulgated. All these endeavo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posing an innovative policy system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China. However, above stated policies are all desig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control with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arable land loss or increasing arable land area, few policies have been desig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tilization control, namely guide the actual arable land farming in sustainable ways and constraint unreasonable land use behavior such as overuse, rough use, land abandonmen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land-use intensity (ALUI) at the county-level in Mainland China,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ignificant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rationality of arable land use and providing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supporting information for design of regional arable land protec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room for yield improvement as the ALUI of ∼73.1 % counties are lower than 0.7 while the 53.60 % counties are lower than 0.6. Furthermore, the ALUI dataset shows significant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Boundaries of regions that aggregated by counties with high ALUI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comparing with that of sub-standard farming system regions. On the other hand, counties with low ALUI are mostly cluster in mountains, hills, or plateaus, where grain yield is mainly limited by regional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counties with different ALUI statu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six classes, using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his will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appropriate arable 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aths for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rethinking of current support policies on farmland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山西省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研究的基本框架,对山西省耕地资源、粮食需求量和耕地区域生产潜力做了研究,对粮食安全和耕地阀值进行了计算,对粮食和耕地变化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进行预测后认为:全省2010年耕地应保持在410万hm^2,2020年耕地应保持在420万hm^2。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耕地价值核算的相关研究,经历了由单一的生产养育功能核算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综合价值核算的发展过程.这种关注的转变,源于学者们对耕地价值外部性及征收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关注.由于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复杂性,用以核算耕地价值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收益还原法和替代法仍是主流的耕地价值核算方法.对于未来研究而言,如何依据环境的转变及时更新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进一步拓展耕地资源价值的核算方法以及探索耕地价值的补偿途径应得到学者们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6.
再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目的:研究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及其耕地面积的变化,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法,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台湾、日本以及北美西欧的经验表明,城市扩展和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并不矛盾,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道路及其土地利用方式,并有相关政策作保障。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启示:(1)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耕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2)“开源节流”是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市顺义区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数量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并借助马尔科夫模型进行用地预测,获得该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顺义区地类的面积比例呈现出均一化的特点,耕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减少,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廊道增加,且建设用地将在10a之内代替耕地成为该区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而生态用地、廊道与未利用地将维持一个相对稳态;空间层面上,研究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聚集度减少,景观形状呈现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增强。最后,以"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依据,构建出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框架:即集中耕地形成基质,斑块的布局应该特别注重生态节点的建设和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及建设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 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耕地规模为153.27万hm2。研究结论:(1)基于边际理论视角测算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合理确定耕地征收规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2)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耕地效益最大化是确定当前最优征收规模的标准;(3)提升耕地的边际效益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的研究方法,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阐述了内涵,并对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和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数量占有量较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平均保护率达到85%以上;同时存在河南省耕地总体质量较低,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复垦整理难度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供给压力突出;灾毁耕地不断发生,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等农田保护瓶颈问题。该文根据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科学合理划分农田保护区域;建立基本农田法律法规体系;损失补偿相关制度等措施,以期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治理能力和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