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道德教育公众参与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现状出发,系统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展望了研究前景。认为未来应着重研究公众参与生态道德教育的范围、公众参与生态道德教育的责任归属,完善公众参与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界定了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以伊春市为例,从环境资源、监管力度、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和生态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由此发现目前伊春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资源形势严峻、信息公开时效性较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和公众生态责任与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的含义及主体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这20字方针看,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件建设,也包括乡风文明、民主等软件建设.乡村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新农村硬件建设的手段之一,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正是民主管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形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公众的生态文明认知与行为现象,探讨公众层面的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着力在公众层面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尊重公众的认知-行为规律,重视改善客观基础条件和城乡差异,创建各级各类学习参与平台,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在公众层面形成多元化多层级的生态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现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部农村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律,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建立生态资源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制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等,实现农村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证得出:当政府放任乡镇企业、银行以及公众自由发展时,后三者之间的博弈达到最不令人满意的均衡;当政府对三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主体分别实施一定程度干预时,博弈的结果则会得到一定改善。因此,本文认为,只有在政府、银行、乡镇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日本与中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民主及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越发难以解决,治理环境迫不及待。在治理环境中,公众参与尤为关键,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当前公众参与治理农村环境中不但缺少顶层设计,并且公众缺乏浅薄的生态意识、不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等等因素对公众参与治理农村环境积极性起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力度进行顶层设计,更大范围上进行宣传教育,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以不断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中公众参与,进而提高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雯  屈维意  王玉 《水利经济》2016,34(4):57-60
立足水生态文明发展现状,对水生态文明发展已有研究进行回顾,明确对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和协同主体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水生态文明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剖析政府、企业、公众、社区四类协同主体在水生态文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以实现静态建设向动态发展转变、实现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实现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为内容的基于全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基于社会主体参与的协同理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本文从我国金融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借助金融支持而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三峡库区由于其地域、气候、资源等特点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农村移民的生态意识角度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生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体现。后税费时代我国农村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嬗变并引发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客观要求。基于此,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公众参与的三重动力,为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何以可能"提供学理辩护。研究认为导致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历史、制度和社会四个方面,应以"公众充权"为指向,从培育公共精神,提升公众民主素养;发展社会组织,保障公众结社权;构筑多方联动,夯实公众监督权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满足公众知情权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再次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相对薄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更为重要、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从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构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体系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公众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有利于维护公众海洋生态环境权益、创新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机制、增进政府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持续互动,是提升政府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能力的优先选择。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在海洋塑料治理实践中纳入公众参与程序,但仍面临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不明、政府部门职能不清且动员不力、社会组织参与不足、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困境。借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在建立健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塑料垃圾源头管制、推进各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应做好顶层设计,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体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提高公众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健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法治化的必然选择。我国乡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主体法治观念虚化、法律规范体系残缺、法治建设实效性偏低、法治监管体系不到位和不完善等问题,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揭示了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观,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应有作用和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农村环境问题相对更为复杂艰巨,政府应重视协调农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矛盾,并要构建制度性环境公共参与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现实制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措并举,金融支持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明确思路,明确重点领域,通过精准发力确保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