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必然趋势。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永州市11个县(区)为实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级数法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1)整体而言,永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县(区)处于中度利用状况;(2)在空间格局上,永州市北部县区优于南部地区,北五县区集约用地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小,建设用地利用整体处于集约水平状态;而南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比较显著,呈现极度不均衡状态;(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地域分异明显,大致按地貌类型划分呈现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1996~2015年北京市怀柔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的角度对怀柔区14个乡镇的农民收入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格局演变过程u进行分析,逐类分析冷、热点区农民收入水平的特点,探索生态涵养区农民收入的长期规律性。结果表明:怀柔区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乡镇间的农民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提升,但乡镇间农民收入的相对差异以及两极分化现象均呈现减弱态势。各乡镇相似的农民收入水平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存在着空间正向自相关的现象,并呈现出从南向北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态势。结合怀柔区生态涵养区的林业资源条件提出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区、县(市)1999、2007及2016年的城市化率数据,结合腾讯点位大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及其与人口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9~2016年间,江苏省南北城市化差距逐渐增大,大致遵循南高北低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江苏省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由分散变为集聚,高—高集聚主要为苏南地区,低—低集聚主要为苏北地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口热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此过程中,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离差系数法,通过划分协调度等级,制作分层设色专题地图,分析各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得出以下结论:在时间维度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波动变化,处在中度失调阶段;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格局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热点区呈现出南移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通过典型省际边缘型城市—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特点深入分析,认为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产业支撑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需求空间小、消费需求拉动能力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即生产性服务业型集聚区、服务外包型集聚区和总部经济型集聚区等3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Arc GIS软件将各市城市化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测度结果表明:从综合水平看,广西城市化水平得分介于0.1~0.4,总体发展水平低,并且各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趋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的经济辐射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城市化内涵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各子系统综合发展值,然后运用离差系数法计算协调度,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协调度空间差异的态势,得出以下结论:(1)各地级市平均协调度在时空上呈现"U"型;(2)协调度呈现东部高,东北、中部在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两者与协调度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针对区域内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和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人口、社会、空间及开放等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对黑龙江省及12地市2001~2006年的城市化进程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各要素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但对城市化的贡献度变化不大,空间差异明显;根据初始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以及提高的幅度,将黑龙江省划分为5类地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徐州市资源条件变化与产业转型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准确掌握徐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数量和结构综合分析10年来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人造地表。随着城市扩张,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向人造地表转移为主,人造地表和水体在土地覆盖转移比例中占较大比例。空间变化区域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主。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 ,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兵团农牧团场的现状而言 ,笔者以为 :扎扎实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农牧团场经济体制适应市场、充分挖掘发展潜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农牧团场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 ,农牧团场虽然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 ,但由于农牧团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 ,市场的参与度很低 ,再加上农牧团场目前的基础产业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处于过渡时期 ,…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真正地实现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研究方法:用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女性土地权益易流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集体土地资源的身份化配置、家庭财产的性别化配置和农地流转的再分配配置必然造成女性的土地权益极易被剥夺。研究结论:中国现行的土地立法重行政管理而欠缺民法赋权色彩,为集体和家庭剥夺女性土地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私法化改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导则>要求,在大连市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中首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大连市人居环境适应性评价,而影响人居环境适宜性的诸多自然因素中,最为根本且起主导作用的则主要为能综合反映区域自然条件的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特征.本文基于gis手段,利用mapinfo和idris软件,以大连市乡镇街道和公里网格为评价单...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其重要标志 :一是要求再生产的资源必须补偿生产消耗 ,同时还要存在一个增量 ,以使资源可持续利用 ,并使生态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二是在保护生态平衡 ,发展有效使用价值的支柱产品的基础上 ,使经济不断增长。三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素质等内在整体素质 ,使社会不断进步。兵团经过 45年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给兵团农场 2 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因此 ,在兵团农场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一、兵团农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经济》2020,(2):111-113
以主营业务为煤炭销售的P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及现状为例,通过分析P公司在实现财务转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产生的财务共享中心结构部门复杂、共享中心简单机械化,以及财务人员难以改变传统观念、无法适应共享中心等问题,提出企业应合理选择配置人员、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及奖励机制、积极促进业务财务融合,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等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武夷山森林主要树种(杉木、松木、阔叶树)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采用三雏立体林相透视图表达森林的地形分布特征,并对其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阔叶树由于受人为干扰趋向分布于高海拔、坡度陡的山地;杉木林在长年人工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占据林分的首要地位且主要分布在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松木适生性较广,明显倾向分布于(半)阳坡;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也对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宜县土地细碎化的中观尺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碳经济的林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中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在碳汇和减排两个方面的竞争力水平,并针对林业产业竞争力弱的现实提出了三个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林业科技进步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扩散和转移实现林业在生物质能源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从根本上推动林业竞争力的提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要全力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巩固林业第一产业,推动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也是林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要在现有林业政策体系基础上,针对低碳经济的特殊要求,在林业产权、经济扶持和经营管理方面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随机形式的环境影响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回归分析的STIRPAT模型方法。研究结果:测算1997—2007年分省碳排放量,分析1997—2007年碳排放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研究结论: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设用地扩张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体现,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起到抑制或缓解碳排放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措施,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议:①调整城市及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执行环境政策;②加快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建设;③部署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