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乡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解。乡村新文化的建构正是乡村文化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乡村新文化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文化,是多元文化冲突发展下的和谐文化,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先进文化。通过有效途径建构起来的乡村新文化,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重新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当前乡村文化呈现多元化、多取向的复杂特点。因此,精准识别和梳理当前乡村文化的发展态势,对正确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以邢台市新河县侯家庄村为例,整理侯家庄村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性措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有力保障,是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满足乡村多元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要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提高重视程度,找准实现路径,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品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乡村文化的含义和四个层次分析入手,分析了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说明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最后从文化观念和意识的强化、塑造乡村文化品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注重乡村文化的多层次综合开发等方面探索了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是陶铸乡民精神风貌与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实体空间,然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给乡村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式微。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完善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以乡村为载体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做好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利用,刻不容缓。乡村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有千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中华文化的原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多元的生态环境、小农户家庭经营、熟人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地方治理规则等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基础体系。随着现代性因素的进入,传统的乡村社会图景发生改变,出现了传统伦理规范弱化、农民精神文化主体性缺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式微、乡村文化建设适应性不够等问题。需要重构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引导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生活,构筑乡村文化振兴的产业基础,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的本土人才队伍,以文化振兴引导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乡村,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符合时代要求继续创新,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正>昝林森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更高标准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这就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应高度体现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性,体现农村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乡村文化遗存深度研究和保护,既要突出农耕文化特色,又要体现生态文化价值。乡村振兴要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实现增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发展滞后、文化治理机制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乡村振兴视域下,从建设主体、文化融合、治理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增强乡村振兴实效。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效促进文化振兴,需要从城乡失衡加剧乡村文化衰落和视角错位导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两方面探究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思考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意义,运用逻辑分析探寻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寻求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系统的平衡性,从而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观察和研究乡村文化发展,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坚守乡村文化根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丰富乡土文明气息,实现文化、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文章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吉县鄣吴镇为例,研究了当下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人与文化之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乡村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郊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围绕村域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认真梳理乡村文化的基本价值,探求乡村文化的基本规律,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推动乡村发展和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让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中国,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内生于乡村社会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建设着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秩序。然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并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不仅是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也是进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提升要奠定乡村文化自信提升的经济基础,激发乡村文化自信主体的作用,全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村文化建设的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群众的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空间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对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发轫于城市问题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城市文化空间生成与变迁做了大量研究。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乡村空间的研究,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成果可用于指导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乡村振兴不仅要有产业,更要有文化,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五山茶坛建设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再现空间角度,对乡村旅游的茶文化空间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意识形态层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过程进行诠释。以期找出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内在规律性东西,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