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矿山采矿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也得到较大发展,其中,山西煤矿作为矿山开采的重要组成,对整个矿山资源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发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此,本文以山西煤矿为例,通过对其矿山地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其提出了一些生态修复方法以及在修复中遵循的植物配置模式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矿产源和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一步促进采矿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经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地质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减灾社会化、地质灾害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展机遇,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难度较大的发展挑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带动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性提高。经济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与之对应的是市场活动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剧,这会为国家经济埋下不良的隐患。所以政府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市场局势和社会形式,创新自己的管理监督职能,提高市场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业的弱质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我国农业的弱质性具有不同于其它发达国家的特殊表现。1、我国农业自然风险大的天然弱质性突出我国气候多变,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较大,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类型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同人们生产生活间的联系也愈发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高度关注。工程造价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还会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做好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对相关企业来讲十分必要。对此,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为切入点,通过对其风险管理工作问题的分析,从而就提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加深,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们自身的生活水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经验,阐述了林业技术推广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技术推广和生态林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会计人才教学模式制约着会计人才的专业素养,也影响着会计人才的社会适用性。因此,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人才的专业素养,也决定着会计高等教育变革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新西兰南岛基督城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对当地居民生活、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冲击,羊肉、乳制品、羊毛等产品出口短期内不同程度受损。但从长期看,此次地震对世界畜牧业经济,尤其是奶业经济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中国乳制品贸易的影响也不太大,主要原因是当地目前非产奶旺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穆棱市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关系,得到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降水和地貌岩性等作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将影响因子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穆棱市地质灾害风险概率模型,基于此模型开展了穆棱市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区划,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通过随机点验证和ROC曲线的检验发现,该模型的评价精度达到70%以上,模型的预测结果可行有效,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用于穆棱市潜在地质灾害的预测,可作为穆棱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是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影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从而导致了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同时也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就是通过对于猪流感的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提出了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我国的保险也在迅猛的发展着,保险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良好的金融保险体系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后提供切实的保障,与此同时,还会转变人们对保险的态度,刺激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形势,笔者针对性的分析了现阶段的金融保险业的状况,而后又阐述了中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情况,最后探讨了保险业的发展,以下为详述。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的发生 ,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减轻地质灾害主要是在顺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发挥人类的作用 ,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管理、教育等手段 ,消灭或回避灾害源 ;保护或转移受灾体。这些目标的实现 ,需要全社会的协调行动。灾害管理在减轻地质灾害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管理体系是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建立地质灾害统计管理体系的设想 ,包括建立地质灾害灾情组织体系的必要性、建立的原则及机构的设置 ;地质灾害上报程序及管理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在剖析温州经济的特点、发生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讨论温州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这种讨论,试图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看法,尽管温州模式是温州这个特定的社会和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它已经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正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实,一直被禁锢着的商品经济内在机制的“活性”得以复苏,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其突出表现在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市场日新月异。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蔬菜,其消费也开始将“数量充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与我国社会稳定与人民利益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全球经济信息化的今天,农业发展方式也需要积极创新、与时俱进。近些年,我国党和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结合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民网络技能、整合农业资源等方式,全面推进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耕作单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描述性研究法,从耕作单元角度出发,分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耕作单元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各时期地块单元与耕作单元关系,揭示我国耕作单元演变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耕作单元形成,是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除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导致的耕作单元面积较大较为集中以外,我国的耕作单元一直处于面积较小且分散存在的状态。解放初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耕作单元经历了面积小且分散—面积较小较分散—面积较大且较集中—面积小且分散—面积较小且较分散—面积较大且较集中的变化过程。研究结论:耕作地块是农户土地利用选择的基础单元,也是经营效率衡量的基础单位,只有了解耕作单元的演变过程,才能对规模经营实际状况进行准确评价,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程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对农产品整体质量也更关注,因此需给予农产品质量问题充分重视,在进行安全质量检测过程中,需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使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加入WTO对我国玉米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在较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农业将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要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的玉米市场而言,加入WTO以后将面临诸多实际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国外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现代高技术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国内学者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和区域发展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评估灾情程度需要科学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方法;(2)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以进一步拓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体系;(3)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对风险管理措施、手段及传导机制进行系统仿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