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邻避是现代城市冲突的重要源头之一。基于肯尼斯·阿罗偏好次序不可能理论,邻避政府、邻避单位和邻避居民形成了"社会选择联盟"和"集体选择联盟"两大阵营,城市邻避冲突的本质是"社会选择联盟"和"集体选择联盟"根据不同的行为逻辑围绕"邻避信息"、"邻避风险"、"邻避决策"、"邻避协商"、"邻避冲突"进行零和博弈,其博弈的最终结果是昂贵的"末端治理"。城市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协商意识不强、协商环境混乱、协商能力不足、协商渠道单一以及协商结果悬浮,需要相关邻避主体围绕这五大方面完善邻避冲突过程中协商民主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分配不公导致不同主体间容易出现矛盾摩擦。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导向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社会公众成为政府经济建设的风险承受者,加之诉求无法得到到恰当表达,故而以"邻避"冲突为典型代表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多发态势。"邻避"冲突的爆发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关系,成为威胁政府公信力塑造的重要因素。基于政治系统模型的分析框架,以"邻避"冲突的发生过程为切入点,探讨触发冲突升级的原因包括政府决策封闭化、内卷化,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缺乏有效反馈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现有政府管理方式,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的利益此消彼长,为了更好的协调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入协商治理理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政府、村民、开发商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三方的诉求,找出三方之间的冲突行为。然后,从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困境入手,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入协商治理的必要性,指出建立协商治理组织是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邻避"效应是指政府部门在贴近居住区的地方,规划和建设有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共设施(通常称为"邻避设施")时,与当地居民发生的冲突。"邻避设施"包括垃圾站、发电站、机场等等,此外如化工厂等虽不属公共设施,但其选址需要得到政府部门批准,因而居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基层协商制度面临"落地难"的困境,但已有研究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以天长市协商共治实验为切口,尝试归纳出回应前置的概念。当地在协商议题、协商代表和协商规则这三个环节中对农民的协商需求进行回应,并通过制度的吸纳和前置予以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回应前置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村民自治的时代转型以及新型"积极政府"建设的构思,为推动农村基层协商走向治理有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协商回应前置的运用还需要明确好回应的内核与边界,处理好协商回应同群众参与的关系,最终实现民主与治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原因,并从立法、公民参与、服务理念、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的乡村地区,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展开的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采取了项目制的治理体制。但项目制治理的常规形式并未给村民参与留下足够的空间与机会,反而制约和削弱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公益绩效。鉴于此,安徽省正在尝试改革,将村民参与引入村级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制治理,一方面建立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多维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促使政府的治理角色从全面管理者转型为监管与服务者。通过基层试点,这一改革被证明能够在多个方面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绩效,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参与式"发展。但此次试点结果也说明,以引入村民多维参与为旨向的项目制治理改革若想获得成功的推广,还需要在制度和程序上作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针对养猪业环境面源污染加剧、邻里冲突事件频发的现实背景,仅依靠市场或政府来治理养猪业污染效果甚微,必须注重猪场周围农户的参与治理,基于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天然耦合性,发挥社会资本的价值和作用,构建"政府、养殖户和周围农户"三元结构模型,促成养猪业环境协同治理,并通过建立养猪业环境协同治理的主体合作机制、信息交流机制、过程监管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既是保障村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浙北荻港村环境治理的案例考察发现,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以农村精英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支撑,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为关键,以多元组织力量发挥为保障。尽管如此,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公民参与"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张力、如何实现"地方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如何增强"外部支持"与"内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如何平衡"生产规模"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未来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总结提升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将土地行政复议作为观察政府与行政相对人的纠纷冲突、法律博弈与法治化解的典型样本,分析土地行政复议案件的宏观成因,研究化解冲突博弈的治理创新路径。研究方法:对29个省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应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政府与相对人的冲突关系出发,选取相关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经济发展是促使土地行政复议发生的显著因素,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往往会侵害相对人的权益并引发冲突;(2)土地行政复议对政府行为的纠正能力越大,越能够约束政府行为,减少复议案件发生的数目。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地方政府对"以地谋发展"模式的依赖,以行政复议为切入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复议的公信力,将政府与相对人的冲突更多地化解在复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政策执行协商会影响农民的政策满意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开展的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三农’政策执行情况"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等角度考察了农村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民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并借助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减轻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问题。研究发现,扩大农户参与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户的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从检验方法、变量定义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研究表明,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的农户协商,能有效缓解农村社会张力,避免激化基层社会矛盾,提高农村公共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外嫁女、入赘男、政策性移民等)的资格界定,普遍按照村规民约、地方习惯来民主协商处理。然而,村规民约有其局限性,往往难以保护特殊人群的利益。农村各类特殊人群要求参与集体分配和维护财产权利的诉求愈加强烈,有的甚至引发了社会矛盾冲突。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在村民自治的范畴内通过协商治理的方式解决。自治协商的依据法理依据。在村民自治范畴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6—27日,长江经济带中西部省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湖北安陆召开,交流经验做法,部署安排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底,既是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攻坚期,也是决胜期。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定期调度、协商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专人专班负责。项目县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全面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好、任务落实。要强化工程建设,做好项目规划设  相似文献   

14.
伴随"大数据"从理念构想进入实践创新阶段,信息产业领域出现了与传统地质勘查产业融合的态势。当前地勘单位有以融入省级平台建设、开发系统内部平台、参与地方政府与央企合作项目和开发"大数据"园区为典型模式的四种实践路径。地勘单位在"大数据"项目建设中存在缺乏协调衔接、运作机制不畅、深度不易把握和开发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对策建议:(1)抢抓产业发展机遇;(2)以集约化方式推进项目建设;(3)明确资源投入优先性;(4)切实保障法律主体地位和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加强公众参与促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性",但要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特别是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并不容易,需要深刻理解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充分认识公众参与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构建合理的参与制度,从而有效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路线。土地整治中公众参与就是要在项目全过程中,政府及土地部门、群众等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通过相互协商,最后共同确认项目方案并参与项目实施及完成后的监督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的数量及金额不断增大。在难以全面实行跟踪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组织的结算审计在监督方式上以事后审计为主。笔者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由于审计部门没有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以及结算审计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一、制度执行不到位1.小额项目违反程序进入招投标。部分小额项目未经预算审核就实行了招投标。有些项目即使经过预算审核,也不按预算审核结果进行招投标,财政预算复核造价是一个价,而合同却是另一个价,未按分项目的详细工程量进行报价,也没有描述施工使用的材料和做法,造成审计结果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水污染治理"依旧处于困境之中。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在于水污染规制策略执行人——地方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理性目标的差异。基于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引入中央政府约束和激励机制,分析地方政府间对于水污染规制博弈策略的动态演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的外部性不会影响地方政府间博弈策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水污染指标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权重,降低水污染规制成本,减弱企业利润对地方政府支付水平的影响程度,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来防止地方政府间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促使地方政府水污染规制策略的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照精准扶贫项目的地方实施流程,从村级视角具体分析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项目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在精准扶贫项目与贫困乡村衔接中出现了多类实践困境:项目分配与申请阶段,上级政府存在着对资源分配的"选择性平衡"思维与农户选择项目时对风险规避的思量;项目立项与实施阶段,产生了村级组织联合乡村精英对扶贫资源的俘获现象以及乡村基层组织通过"项目造点"方式对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反控制逻辑,贫困农户对项目的参与也折射出当地农民安于现状的常态,反映了"思想贫困"对农户项目参与积极性的阻碍。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是项目制下不同层级组织的多重逻辑与来自乡土逻辑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19.
广州白云区寮采村重视基层民主参与机制创新建设,围绕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趋势,以构建能融合现代法治理念和传统德治观念,兼顾夯实国家治理基础和实现村社有效自治的双重需求的科学治理机制为目标;在传统的村社治理基本架构"村两委"及集体经济组织之外,培育和发展村民理事会,至少具有两大现实功能:一是让各方面群众代表有机会参与协商本村重大公共事务;二是有助于拓展群众参与民主监督村"两委"的渠道和方式。寮采村实践表明村民理事会促使原以村"两委"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构建相互协调配合、相互监督制约的新型村社治理体系和联动沟通机制,充分调动各基层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是加强村社治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河北分行以土地"两项指标"交易收入作为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手段,探索"空心村"治理+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投放精准扶贫贷款,全力服务地方政府完成好"空心村"治理任务。近年来,农发行河北省分行高度重视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工作,把"空心村"治理作为支持张家口市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属于民生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因为抵押担保不足成为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