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研学旅游从2013年开始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黑龙江省自2017年开始积极发展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目前省内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教育基地78个。对现有研学营地与基地分析后,得出政府的政策规划实施、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研学旅游产品的专业性不强、冰雪文化特色研学旅游产品较少等问题,建议从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与反馈评价机制、设计不同层次的研学旅游课程、增加专业的冰雪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等方面提升,最后设计出几条不同特色的研学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迅速成为旅游市场和教育机构的新兴业态。本文以北大荒集团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优势为出发点,通过对其下属农场有限公司和直属机构的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结合几年来旅游产业的运行状况,客观分析了北大荒集团在发展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资源及机遇,主观层面上提出了在北大荒集团范围内建立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开发特征及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开发意义,从客家文化旅游动漫的开发内容、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及动漫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研学旅游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对调查的数据运用SPSS 25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构建带有调节变量的中介模型。研究表明,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对乡村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时间、金钱和旅游动机对乡村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部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从政策、家庭、个人以及乡村研学目的地4个层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在发展时需要进行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时需要深入的了解游客的体验需求,这样才能在乡村旅产品开发中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文章主要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需要遵守的原则,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经过近30年发展,上饶旅游业已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但旅游供求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与新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环境下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针,对上饶旅游业近10年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探讨上饶旅游业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科学产品开发模式对于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低碳、循环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开发得是否合适最终要靠市场来衡量和检验,文章尝试基于市场导向的研究视角,寻求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最终提出了休闲农业旅游产品M-FARIC三大层面开发模式。该模式设计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产品开发思维过程和逻辑程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明确市场定位、策划园区特色、原真展示特色、设计游憩产品、包装整体旅游体验、组合连贯旅游活动等6个步骤,依次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的设计与开发。该研究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洛阳中国银杏嘉年华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模式的实际运用方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产品开发优化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最后总结了该模式在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和制定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艳 《农业经济》2022,(6):143-144
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和生态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为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旅游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不足,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发展模式,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森林研学是突显旅游教育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对"林旅教"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学理视角,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进行模糊评价。研究表明: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体系是由共生单元绩效、共生模式绩效和共生环境绩效形成的循环系统,包含3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项目层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共生单元绩效(0.5584)、共生模式绩效(0.3073)、共生环境绩效(0.1342),指标层权重值位列前三位的是共生密度(0.3013)、共生维度(0.1658)、共赢性(0.1434),说明共生单元绩效是影响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的关键因素,共生密度、共生维度、共赢性是影响森林研学共生系统协同效应的主要指标。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值为7.3262,等次位于"良",其中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的绩效评价值依次为4.5562、1.8360、0.9340,说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共生系统协同效应良好,具备较好的共生基础,但共生模式滞后,共生环境失调,共生能量未得到有效释放。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深化森林公园改革、培育正向共生环境、建立森林研学智库等促进森林研学共生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结合消费者体验价值来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与意义;揭示了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流失,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撑力不够及乡村旅游产品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出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定位,健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政策支撑体系,增强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资源开发优势及创新乡村旅游景区可持续经营能力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与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赣东北区域内国家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赣东北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对集散中心地中心性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赣东北地区的26处国家A级景区的地理坐标以及国内国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两项旅游指标的重心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赣东北国家级景区空间结构具有点轴圈环状空间结构;景区的几何中心坐标和旅游重心坐标均落在上饶市区范围内并与市中心的经纬度坐标十分接近,因此上饶极可能发展成为赣东北旅游集散中心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旅游日益兴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对其改进与升级,这就催生了现代农业旅游的商业创新模式。从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作用入手,以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为依托,就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对策,即产业链重构、扩大集聚效应;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产品升级与体验;扩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维度及高水平、高品质的管理服务等创新。  相似文献   

13.
农文旅协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型和方式,可以深挖第一产业,开发第三产业链,规划一条集红色文化、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娱乐于一体的农业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本文主要介绍了牡丹江分公司在农文旅协同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西森林旅游开发的RM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MP分析方法,对江西森林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产品创新开发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江西省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格局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5.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乡村旅游应以此为契机,开发出适宜于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更多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体验需要。本文以宜宾凤凰村为切入点,剖析凤凰村开发体验旅游的优势及困境,归纳体验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原则,以期为凤凰村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武冈市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冈旅游开发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讨论了武冈市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促销策略,提出了“一山一城一湖和特色旅游商品”的旅游开发思路,同时简要论述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武冈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梅岭旅游景区是江西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约该旅游景区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等;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和旅游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加强旅游合作,可有效地促进梅岭的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在充分调查、发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保护区的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旅游业应抓住旅游产品开发 ,并且要实现比一般旅游地更高的开发水平 ,并进一步探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对森林公园建设成就、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与保护等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为例,采取资源链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分析进行创新方法探索,以期为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