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公路文化一般包括公路观念文化层、行为制度文化层和形象文化层等三个层面,它们既是公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代表着行业的内在精神。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终决定行业兴衰成败的不一定是表面形式或外在的组织形式,而是行业文化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种表现,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艺术品位,并能够引导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同构建城市中其他硬件系统相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立也需要系统有序的规划,而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这种相对隐性的构建形式,建立起真正属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规划系统,能够推进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和建设,引导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周边地块建设使新兴城市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空间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对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发轫于城市问题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城市文化空间生成与变迁做了大量研究。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乡村空间的研究,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成果可用于指导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乡村振兴不仅要有产业,更要有文化,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五山茶坛建设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再现空间角度,对乡村旅游的茶文化空间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意识形态层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过程进行诠释。以期找出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内在规律性东西,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济南南部山地开发对构建生态城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济南市南部近郊山地开发现状,结合运用O·杨提斯基提出的“生态城”模式,从自然地理、社会功能层、文化-意识层3个层次入手,分析预测了南部山区开发可能带来的3个层次变化及其对构建济南生态城市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防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精神内涵所在,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在剖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必然需求。城市文化不仅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存在,而且还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存在方式,更有对外交往交流中运用公共外交政策所体现的影响力,在城市软实力构建中,政府是维护和发展的主体,发挥支持者、促进者、监督者和引领者等角色。本文以秦皇岛为例,对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创建城市文化品牌意义和重要性,张家口市塑造文化品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塑造张家口市城市文化品牌三方面,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进行有益探索,以期能对张家口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城市文化建设是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体育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城市体育设施迎来了一个建设高潮。本文从城市体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入手,分析并探讨城市体育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治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魅力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较好。从长治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生态植被、历史文化等基础条件出发,通过SWOT分析,深入研究长治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全面剖析进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旅游产品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对发展类似条件地区的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西柏坡建设提出"一抹红色带七彩"战略,即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做大红色文化产业,红色文化旅游首当其冲。但目前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存在定位模糊、产品单一、缺乏体验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引入体验营销理论,从体验主题、体验细节、参与性、纪念品、感官刺激等方面,全面构建体验者的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体验,真切体验圣地西柏坡的魅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论证文化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并对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文化视角提出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明确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原则;以精神层文化建设为核心,凝练实践创新文化精髓;以制度层文化建设为保障,构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沃土;以物质层文化建设为载体,改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硬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城市管网的特点,探索城市管网WebGIS的爆管分析技术。提出由客户层、WebGIS服务层和数据层构成的三层B/S系统结构,研究爆管分析算法,借助相关类库构建设施网络模型,在iServer下扩展REST服务并对其进行调用,开发并实现了城市管网WebGIS的爆管分析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维护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资源,文化建设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城市品牌是城市文化参与城市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出发,从城市和顾客两个视角调查分析保定市的城市文化资源,挖掘其形成品牌的文化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丽水,一座因生态而美、因生态而名、因生态而兴的城市,正努力通过城市森林创建,彰显“浙江绿谷、秀山丽水”独特的绿色魅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健康的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一套包括7个项目层、32个次级指标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岸区5大组团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是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向,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稳步推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较好。受西方文化冲击,很多地区景观结构出现明显的"同一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将区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可彰显出城市特有文化和独特魅力,让园林成为一个城市的生态艺术名片。围绕地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特色与风采,传递城市的文化艺术信息。所以,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综合考虑造型、材料、色彩等要素,使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和谐统一。本文在分析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关系基础上,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阐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发展依托文化"的理念,紧抓"文化建设年"有利契机,明确"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生机的文化大场、强场"的目标,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基层文化队伍体系强化、农场品牌文化体系创新,使农场文化事  相似文献   

19.
浙江古代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的粮食种植业历史上,淅江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业发轫甚早,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说,余姚河姆渡的第四文化层上部,普遍夹有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物和炭化谷粒①,证明这里的稻谷种植,距今至少已有七千年左右。此外,在吴兴钱山漾的文化层中,与红陶、黑陶同时出土的,有很多炭化的稻谷凝块②。杭州水田畈,也有类似的炭化稻谷凝块③,这些都可以说明原始部族在这一带种植水稻的情况。当然,新石器时代的粮食种植,规模必然很小,在技术上也无疑是粗放和落后的,而且仅仅依靠几个点的发掘资料,还不足以描述当时粮食作物种植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策略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市扩张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期望,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思考。朴门永续农业将食物生产系统重新引入城市空间,以期为生态住区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设计指引。[方法]基于文献和相关案例研究,从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方向探索了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住区环境中的整合模式与方法。[结果]朴门永续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宜居社区、城市与社区建设4个维度均能产生积极作用;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构建必须明确相应的设计策略、设计目标和原则,并从分区规划、空间设计和物种选择3个方面重点阐述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在城市住区可以从节点型景观层、组团级景观层以及中心景观层3个层面渐进式地展开整合设计。[结论]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可使住区环境成为一个具有复合生态效益,宜居又可持续的环境系统,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