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正与陇照村一样,百陇村也是一个茶乡。茶乡是现在的叫法。曾经,这里是"地少不保收、雨天两腿泥、人往外面跑"的穷山村。全村所辖22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共724户3052人。到2016年,全村仍有贫困户198户879人,属于凌云县重点贫困村之一。从穷乡僻壤到美丽茶乡,蜕变,也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叫阳长标。阳长标1976年出生于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的一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个快速改变面貌的生态茶场何根金,郭文全德兴市香屯茶场原是一个村办茶场,建于1980年冬,国家和村集体先后投资47万元,建设茶园面积1050亩。建场15年来,由于生产和经营管理不善,以致茶园低产,茶场亏损。1990年前茶叶产量只有300担左右,产...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按照科学割胶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割胶,以便保证产品质量,保证胶树健康,延长胶树经济寿命。海南省岭头茶场现有橡胶开割面积1.64万亩,胶工207名。至2007年底,全场胶工割胶技术一、二级率达92.5%,合格率达100%。具体做法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枫芸村是思南县的一个边沿干旱穷山村,全村347户,1344人,有耕地1719亩,人均耕地1.27亩。在全村805亩田中,除30亩有水源保证外,其余都是“望天田”。过去由于地处边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收入低下,1978年前、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全村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67.46万公斤,人均502公斤,比1978年翻一番多;人均纯收入1429元,比1978年翻两番多。这个村已成为思南小康第一村。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李家场村靠发展大棚果、菜走上了致富路,3年累计发展冬暖式大棚148个,大、小拱棚100余个,仅此一项全村累计增加纯收入215万元,大棚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全村人均增收1325元,种植大棚果、菜让李家场人尝到了甜头。李家场村位于云山镇西北部,全村455户,1623口人,2521亩耕地,是一个地处偏僻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1996年在市场经济热潮的刺激下,村两委干部头脑发“热”了,他们在细细研究着当地的村情,瞑思苦索着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案。当时该村只有一处砖厂,靠吞吃耕…  相似文献   

6.
我们闵行区梅陇镇陇兴村地处上海近郊,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大上海一日千里的发展,陇兴获得了蓬勃的生机,2001年全村各业总收入6.1亿元,利税6011万元,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2000年名列上海市百强村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许国富 《农村展望》1991,(12):31-32
襄阳黄龙镇王门、陶巷、杨山村地处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三村共有2720人,7872亩耕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生产投资靠贷款,花钱靠救济,粮靠返销,集体空、群众穷、债里滚,直到1985年三个村共欠外债60万元。村干部人穷志不短,从1986年靠穷法搞服务,加强了“统”的功能,完善以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穷窝里念出了富裕“经”。1990年三个村粮食平均单产由1985年的305斤猛增到1000斤,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05元增到780元,集体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还积累公共资金40金万元。实践证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搞好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启东市近海乡塘芦港村位于长江口最下游的东北边缘,与上海市一江之隔。全村106公顷耕地,600多家农户,2000多农业人口。这个村过去经济发展缓慢,处于“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工促农,兴工致富”的方针,于1979年兴建了“启东市  相似文献   

9.
穷则思变 向贫穷开战 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座落在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全村12个村民组253户人家1320人,分散住在60多个山弯弯里。仅有瓦房25栋,其余全是茅草房、杈杈房,是全县闻名的“三靠”村(即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198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6.8万公斤,人均粮食130公斤,农民  相似文献   

10.
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是1956年建立的移民新村。现有1,514口人,550名劳动力,9,500亩耕地。这个大队,建村初期,粮食亩产只有100多斤,曾一度成为全县有名的“生产靠贷款,种地靠支援,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穷队。1969年开始办农业机械化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粮食产量逐步提高,集体经济逐年壮大。10年来,他们自筹资金44.4万多元,购买了10台拖拉  相似文献   

11.
星辉村有17个村民小组。458户,172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足2000元,村公益事业和村组干部工资基本要靠村民来承担。往年税费收缴是“天下第一难事”,每年都难以完成任务,历年尾欠款达9万元之多。自1999年4月,改选了村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依靠村民做好提留统筹费的收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山市斫镇溪底村,338户人家,有耕地面积719亩。多年来,溪底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走出一条以工兴村的发展之路。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63.8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8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3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1元。自1990年来,该村相继荣获江山市级明村、衢州市党建经济一体化目标管理先进村、衢州市明单位、浙江省明单位、衢州市小康示范村、衢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廖德庆被评为江山市十佳领头涯。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1985年毕业的中专生,一毕业就跨进了乡政府的大门,风风雨雨已有14个年头了。干过生产,做过宣传,当过秘书,管过农水;分过村,包过队,还挂职任过村支部书记;抓过赌,催过款。可以说,什么酸甜苦辣都尝过了。而现在越干越觉得基层的工作不好干了。群众的负担太重,是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因素。我分工的一个村有1700口人,1988年全年上交只有三四万元,而1997年这个村全年上交高达33万元,近10倍。这个村的书记说,照这样下去,1998年可能要突破40万元大关。人均1.3亩地上到底能有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时,村集体对外欠债109万元,如今村集体资产超过4300万元。2005年时,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已超过9600元。"在吉林省农安县采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变化屡屡被人提起。日前,笔者来到该村一探究竟。在陈家店村,时针式喷灌机伫立田间。县农业局项目科科长李景和说,陈家店村十年九旱,要多打粮食主要靠灌溉。时针式喷灌机可根据供水条件和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精确供水,  相似文献   

15.
陈张  吴龙源 《农家之友》2009,(21):44-44
资源县是一个面积仅1961平方公里,辖6乡1镇、74个村(街)委,总人口16.8万人的广西区级贫困县。长期以来,群众靠山吃山,靠政府的补贴过日子,靠国家的投入搞开发,扶贫开发工作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省50个贫困县之一的万荣县,如今奇迹般地冒出了几个千万元村,而南张乡的孙庄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几年来,孙庄村以市场为导向,靠农业养家,靠企业发家,靠流通兴家,形成了以农养企、以企促农、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由一个靠坡临沟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百业兴旺的富裕村。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60万元,纯收入156万元,人均700多元,为贫困县的经济振兴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苏家屯区王纲乡金大台村是纯种植水稻的水田村,现有耕地面积2533亩,农业人口628人,劳动力306人。多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1999年底,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拥有净资产64.8万元,比1983年增加49.8万元,人均拥有集体净资产1032元,相当于1983年的4.3倍;1999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比1983年增长640%,村现有银行存款40多万元,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也无农民占欠款的小康村。该村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对集体资产、资金的合理调度与使用,靠的是较为合理、实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一)村干部廉政…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从晋中地区专业村中选择出效益较高的11个专业村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它们是:灵石县后庄,介休县冯家南庄、后庄,平遥县南政、靳村,祁县城南,太谷县石象,榆次市北关,和顺县弓家沟,左权县南岭,榆社县小杜余沟。这11个村的基本情况是:共有4,000余户,1.6万余人,6,175个劳力。1984年农村经济总产值达2,770.95万元,其中专业生产及其它工副业产值为2,422,2万元,占总产值的87.4%。人均纯收入750元,比1978年的123.3元增长5.1倍;比198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倍。其中有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的村2个,1,000~2,000元的村5个,500~1,000元的村3个,400~500元的村1个。这11个村共有企业533个,其中村办企业123个,占23%,产值1,413万元,占专业及工副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宝安区岗村有405户,1490人,劳动力720人。过去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村党支部在致力抓好农副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兴办来料加工企业,使村的集体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拥有标准厂房面积30多万平方米。1993年全村工农副业生产总收入达5031多万元,纯收入2443多万元,人均收入12150元,劳平收入25143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亿多元。村的集体经济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除了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之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江都市小纪镇竹墩村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全村有330多人分布在扬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做皮匠,全家在外做皮匠的有33户。他们靠手中的锥子一年少的挣万把,高的挣两万三万元不等,全村小皮匠每年从外地锥回三百多万元,小锥子锥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