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2014年龙泉市人民政府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棘胸蛙(石蛙)之乡”称号,使龙泉市成为浙江省第七个“中国野生动物之乡”,同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两栖类野生动物之乡。这既是对龙泉市多年来为野生石蛙保护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也为全国开展野生石蛙保护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这张“国字号”的金名片不但为龙泉市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政府对野生石蛙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为野生石蛙提供适宜栖息地,为生态文明建设,“两美”浙江、“两美”龙泉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2.
卢勇  任思博 《中国农史》2022,(2):136-148
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主体性缺位、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元宇宙的出现带动了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的成型与升级,其所产生的通证经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核心要素的保护传承、各主体体验感的增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领域有着无限潜力。本文通过界定与解读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试图探寻一条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新路,并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与制度层面对其实施推进、战略布局等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获益”的模式构建农遗元宇宙,促进三方共同发展。但是,在具体实际应用中,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推行也要注意技术载体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虚拟冲击防控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依托《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研究》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遗产地旅游资源(4.229 2)>遗产地自然环境(4.096 1)>遗产地发展现状(3.960 0)>遗产保护状况(3.704 1),说明该村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还存在基础条件薄弱、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结合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遗产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人才引进、探索乡村振兴新形势下保护与传承的创新等对策建议,为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方法和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体系,已渗透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唤起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其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研究试图探析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的梳理,结合相关领域的实践,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三个层面的应用前景,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农业文化遗产个体或系统的数字化,如建立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应用;研究方法的数字化,如利用数字化方法辅助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定量化、可视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龙泉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西接福建武夷山风景旅游区,是我省进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龙泉景色优美,人荟萃,是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于唐朝乾元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全市人口27.42万,辖九镇八乡442个行政村,面积3059平方公里,林业用地2589平方公里(388.44万亩),耕地面积25.16万亩,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级市。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2,(2):119-129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始终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纷纷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提出了不同见解,但始终未能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发展演进的系统梳理,和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保护对象扩展过程的考察,澄清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这个问题;并从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探讨了"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保护成果也逐渐增多起来。南京农业大学等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生,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农业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呼之欲出。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李明副教授和王思明教授最新撰写的《农业文化遗产学》又呱呱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倡议以来,已有22个国家的59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被列入保护名录。农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计划。我国是该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和主要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政府、学术界和遗产保护地等多方面的能动性,构建新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10.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连云港西连岛村的个案,通过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调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连岛村居民的遗产保护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习俗、遗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对西连岛村总体保护状况的感知"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及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驱动;作为多数遗产地的普遍做法,居民对西连岛村的旅游开发普遍持"赞成"态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居民对参与保护西连岛村有较强烈的意愿。建议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协调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社区居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机制、实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方面,促进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业部今年新发布的第十批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有5个食用真菌和1个与真菌共生的植物品种新增进来,它们分别是香菇、黑木耳、灵芝属、双孢蘑菇、羊肚菌属和天麻。品种保护名录的扩充是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下育种攻坚的新动向、市场消费的新需求。"一荤一素一菇"搭配最佳饮食结构如今,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蘑菇种类确实带给我们多选择:香菇、  相似文献   

12.
<正>接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知,我国"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接收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是我国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被列为保护试点之后的第二批,也是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分析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发展的稻虾种养模式存在的生态问题,旨在为稻虾种养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借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内涵,从生物多样性、土壤、水体、空气、病虫草、轮作制度、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中生态要素的丢失问题;对照农业文化遗产的五大核心价值,从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系统推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生态性丢失的原因。结果 当前稻虾种养系统暴露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病虫草害加重、生态景观破坏、作物轮作制度改变等多重问题,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这与系统参与者对自然生态的认识与保护不足、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应密切相关。结论 稻虾种养系统的参与者需认清和尊重自然生态及农业生产系统的演变规律,挖掘和提炼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发展稻虾种养,把稻田养虾的关键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才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1.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或更为宽泛的“农业遗产”的概念),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石声汉先生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来自于现代农业的农药、化肥、机械等以外的有关农业的所有要素;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已经逐渐淡出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要素。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其影响和成效不断扩大,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和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农业部决定组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2014年1月16日,农业部专门召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10月23~24日,"首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协、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以及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的近百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承办。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是一类大型真菌,也是菜肴中的珍品。世界上已知食用菌近500种,我国有360多种,目前进行人工栽培和半人工栽培的有10多种。人工栽培较多的有蘑菇、香菇、黑木耳、银耳、草菇、凤尾菇、猴头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营养价值高,被人们誉为“健康食品”,“长寿食品”,有人预言,食用菌将部分代替动、植物蛋白食品,逐步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发展食用菌人工栽培,每年食用菌的消费量已达到百万吨以上。食用菌在福建省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
<正>垛田地貌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兴化市垛田、缸顾、李中等乡镇,核心区面积6万多亩,被称为"天下第一田"。2013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成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于2014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江苏首个入选项目。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集生态、文化、经济等发展于一体的特色载体,如何放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位于坦桑尼亚北部戈罗的马赛游牧系统,具有维持生计和保护生态与传统文化的多重功能,系统中包含瘤牛、马赛羊、水牛、山羊、绵羊等当地动物种类,以及玉米、大豆等作物。该系统历经几百年,尽管水资源缺乏,可利用牧场不多,人们仍成功建立了适应当地条件和周边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项目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授牌仪式在青田举行。在首批已确定的4个全球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亚洲惟一入选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对受到威胁的全球重要传统农业文化与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