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绿色"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创新绩效和低碳发展效率两大指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32国为样本,测算绿色"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生态创新分数和低碳发展效率指数。得出结论:(1)"一带一路"国家生态创新的整体水平偏低但部分国家具有引领作用;(2)低碳发展主要依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既是低碳发展的阻碍又是助推器。并结合定量分析结论提出进一步深化绿色"一带一路"生态创新水平、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于沿线区域合作,同步进行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区域产业升级等多项建设,在沿线区域建立利益共享结构、市场主导机制、政府协同配合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建设方针,实现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合作发展机制的创新策略,以促进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环境、政策、技术、产业、社会六方面内容的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2005—2015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在东部(除东北)、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四个区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不同省份的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省六方面的具体得分聚类结果,各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划分为"经济、技术、社会驱动型""政策引导型""产业、政策驱动型""技术、产业支撑型"和"环保优先型"五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给西北地区经济与金融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文章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西北五省(区)经济金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但由于各省区域的差异,其互动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1)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系统效率是西北五省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短期原因。(2)经济增长既是西北五省金融发展规模扩大的长期原因,也是其扩大的短期原因;经济增长是西北五省金融系统效率提高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提高的短期原因。最后,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提出了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空间格局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区、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呈现波动发展趋势,整体发展水平较低;(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效应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失调状态,还需长时间的磨合;(3)西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于西北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较高于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与空间范围进行了界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对经济带的空间范围从核心区、扩展区及辐射区等3方面进行了定位。文章仅对丝绸之路核心地区进行分区,即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7个国家,针对7个国家的农业功能依据地域性、比较优势、可操作性等原则将核心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是东北粮食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等3个国家;西南棉花区,包括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3个国家;东部畜牧区,为吉尔吉斯斯坦。同时,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区的基础上对经济带上沿线国家的农业经济协作提出了3方面建议,分别是应注重各协作区功能产业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布局上,要将协作区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动发展作为首要因素,实现各协作区的互利共赢;选择与各协作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相适宜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分工与协作机制,合作共进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印发以来,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并按照滨州会议要求,积极向本省(区、市)政府沟通汇报,26个省(区、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分解任务分工,提出保障措施,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各省(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创新举措如下:  相似文献   

8.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框架下构建包含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开放潜力的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0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四类:发达开放区(重庆、四川、陕西)、中等发达开放区(内蒙古、广西、云南)、一般开放区(宁夏、新疆)、落后开放区(甘肃、青海)。(2)西部10省整体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较大,西北地区严重落后于西南地区。最后,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针对不同类别,提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0—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额相对较低、规模偏小,主要产品和市场集中在欧洲国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空间距离、收入差距、人口、开放水平、政策等是影响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广泛开展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做好相互间贸易标准等方面的协调,在继续稳定重点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中亚经济带和环中亚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沟通渠道。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纽带。在亚非欧之间的经济交流过程中,丝绸之路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交流通道,对亚非欧经济进步发展起到沟通和连接作用。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问题,在机制、理论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文章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以挖掘贸易潜力,推进双边畜产品贸易发展和畜牧产业合作。方法 运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并对经济规模、对外投资、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对外投资、是否加入WTO都对中国畜产品出口沿线国家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沿线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和畜牧业发展水平则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该地区有抑制作用。结论 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极不平衡,对亚欧经济带国家的出口效率远高于中亚及环中亚经济带;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从高到依次为环中亚经济带、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其中,对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中西亚国家的畜产品市场潜力极大。我国应积极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完善自身贸易环境,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推动双边贸易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绿色发展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带是实现中线干渠水质保护与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是"五大发展理念"在中线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文章从绿色发展的视角论述了建设中线生态经济带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沿线经济社会的产业条件和生态经济带的林业基础,探讨了生态经济带建设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出发,指出"缺水"和"少绿"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论述了建设生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从尽快谋划"引水入疆",坚持一体化开发保护与修复,传播与弘扬"两山"价值理念,发展绿色城镇化和城市林业,建设丝绸之路新型智库联盟等方面,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核心区新疆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五个系统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淮河经济带沿线2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潜力有待提高,各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差别较大,江苏和安徽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高。依据评价结果,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为例构建了包含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和文化设施四个子系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象限图法和Arc GIS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单元对其进行测度和评价,最后结合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重庆、陕西和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而其余的省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绝大部分沿线省区的文化设施水平呈现衰落趋势,资源环境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为更好地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的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应结合子系统演变规律,因地制宜,补齐不同地区的区域短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国为视角,采用热点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旅游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尺度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内,中国主要旅游合作对象集中在东部亚太经济圈和西部欧洲经济圈,且呈现不同的旅游合作模式;中观尺度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中国沿线省份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空间集聚状态,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段,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明确,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河子市作为被自治区列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的唯一兵团城市,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立足石河子市的现实发展条件,探讨未来石河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复兴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以中亚为轴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沿线城市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沿线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从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人文优势等方面系统探讨天山北坡城市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地位,重点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天山北坡城市群整体功能定位及其内部乌—昌—石、克—奎—乌、博—阿—精、伊—霍—察等城镇组群功能布局,最后提出:天山北坡城市群应极力打造成集国际商贸、国际物流、国际加工、国际金融、国际旅游于一身、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国际性城市走廊。  相似文献   

19.
依据DPSIR原理,从产业动力、产业生态、产业转型、产业效益构建分析框架,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PVAR模型,分析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按“缓慢爬升—波动稳定—向前快速提升”过程演变;驱动力和状态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程度最大;压力和状态的变化主要依赖于驱动力和影响的冲击作用,状态和驱动力是影响的变化主要来源;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空间格局,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未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轴线,也是我国地域跨度最大、实现周期最长、实现难度系数最高的经济带。而城市竞争力则是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文章选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地区22个节点城市,采用因子和聚类分析对2015年各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竞争力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排名后三位的则是张掖、武威和博乐,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竞争力差距较大。(2)沿线城市的竞争力分为三个等级,大部分城市还处于金字塔的底层。最后结合各等级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其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