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上海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 上海农村工业化在80年代有了迅速发展。1980年,农村社队工业产值29.28亿元,1992年发展到512亿元,增长16.5倍,年递增率为26.93%。1980年,上海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7.6亿元,其中大农业17.45亿元,占37%;第二、三产业30.15亿元,占63%;到199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其中大农业62.42亿元,占9.68%;工业、建筑业518.73亿元,占81.94%;第三产业51.93亿元,占8.2%。1980年,上海农村共有劳动力282.19万人,就业分布为;大农业 189.47万人,占 67.14%,第二产业 55.72万人,占 19.75%,第三产业37万人,占13.11%;1992年沪郊农村共有劳动力243.84万人,就业分市为:大农业73.45万人,占 30.11%,第二产业130.03万人,占 53.32%,第三产业 40.37万人,占16.56%。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是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没有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不可能独立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传统农业占据主要地位,乡镇工业还不发达,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狭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蕴藏着的无限潜力,已经显示出旺盛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采用结构偏离度作为工具,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一个基本结构,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剩余劳动力是在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四川第二产业工业已经在容纳劳动力方面逐渐趋向饱和.但从目前情况看,第三产业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容纳劳动力的空间.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既是农村商品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必然结果,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村经济商品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对成都农村第三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一、现状和特点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高度计划管理体制和“左”的思想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难以发挥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功能。1978年成都市农村第三产业产值仅…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资料显示:由于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业向商品农业、现代农业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广东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乡镇已达到718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43.7%。其中:  相似文献   

7.
李周 《中国改革》2003,(8):20-21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算,下同)中,农村各部门创造的比重为49.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所占比重为14.5%,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3.1%,上升0.1个百分点;农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1.5%,下降0.2个百分点。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村部门贡献了  相似文献   

8.
据不完全统计,至1994年6月底在戬浜镇就业的外来劳动力共有1330人(不包括没有登记的“三无”盲流人员),占全镇就业总人数的13.2%。其中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120人,占9%;在乡镇企业做工的有1210人,占91%。外来人员多数为18~30岁的青壮劳动力,一般通过企业招工、亲友介绍和自寻门路三条途径进入戬浜境内。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浙江、山东、江西、河南、甘肃等省,有农民,也有城市居民。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戬浜,从某种意义上讲,给戬浜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促进作用,也为戬浜经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探讨。分类研究乡镇企业、社区合作经济及农业各产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情况,包括具体采取的形式、办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二)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探讨。侧重研究农村第三产业的薄弱环节,如信息、金融、科技、流通等领域,如何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指出,农业机械化使中国平均每年产生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产业化是促使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农业的弱点和不适应日益暴露。一是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无法衔接,农产品"买难"与"卖难"交替出现,农业这个第一产业同第二、第三产业很难协调发展;二是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一旦产销不对路,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担不起风险,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三是从总体上看,当前农业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农业比较效益低,整个农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缓解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市场的引导作用,市场牵动"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多。全省各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据35个县的3.6万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测算,今年全省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已达到123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77%,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是指依托自然、农产品、农村文化等良好的农业资源,以娱乐休闲,体验农活,亲近自然为目的,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活动。新形势下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挖掘我国农村丰富资源的潜力,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促进它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化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实践看 ,农村市场需求不旺 ,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都成为困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已证明了一点 ,即农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本身 ,而是要依靠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二、三产业的发展 ,需要农业为之提供相应的要素支撑 ,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的支撑。从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 ,前景并不乐观。根据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的推算 ,1 998年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达到 1 .5 2亿 ,2 0 0 0年底预计达 1 .8亿。在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阻挠下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呼唤租赁服务业近几年来.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也方便了群众。但是,在农村已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租赁服务业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农民比较急需的租赁服务业有:一是农业机械租赁服务。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 《农村经济》2005,(11):43-45
农业旅游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拓宽旅游产品的有效途径。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大省,不仅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基础,还具备发展农业旅游的市场规模,本文在分析四川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四川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方杰 《农村经济》2006,(9):57-59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要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而基础就在于夯实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四川农业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构建现代农业在四川更具有全局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经济的一般特点 农村经济同城市经济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外生变量大,可控性较差。由于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农村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相当大一部分又是以农业的产品为原料或劳动对象,因而,系统运转受到诸如气候、生物、水文等不可控的外生变量影响很大,系统的稳定性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逐渐放缓,这时我国农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同 时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 的,为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这些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