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 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虽然是以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条件,着重论述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但是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绝对地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马克思把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归之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并且进一步指出不同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和不同形式的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就是地租;在级差地租之外,不可能存在任何其它形式的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都只不过是级差地租的特定存在形态。传统地租理论之所以把绝对地租看作是一种不同于级差地租的基本地租形式,就在于它忽视了土地租赁制与土地非租赁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在于它误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仅仅理解为与“土地所有者——经营资本家——雇佣工人”的阶级结构相对应的土地租赁制。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金矿实行有偿开采的根据,是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要在经济方面实现,必须对开采矿产资源的企业征收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文章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别计算矿山绝对地租量与级差地租量。为了测算地租量,作者提出了划分劣等资源条件,确定矿产品的生产价格,并建立计价模型。文章最后对矿山级差地租Ⅰ与Ⅱ的划分提出了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用定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阐释当前农村土地征用定价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农地征用价格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分析,提出农地征用定价的剩余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土地流转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解决土地流转实际操作中缺乏尺度的难题.分析了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安排仍将保持长期不变的客观必然性;研究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土地流转实践中的应用与修正问题,认为农户土地经营权是获取土地流转报酬的前提,提出土地流转价格应在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基础之上,以社会保障系数予以修正;探索了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机制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林地产价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林地公有制条件下,林地所有权不能作为商品出卖,但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而且必须分离。林地使用权应依法出让、转让、抵押和租赁。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林地仍然必须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就有个使用权价格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林地使用费。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对于确定林地产权价格仍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以私有制土地为对象,运用地租理论,揭示了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场主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地价格的经济实质。在马克思看来,“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911),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而每年得到的一定量货币额,就可以看成一个资本的利息,因此,土地的购买价格实际上“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703)。现实  相似文献   

7.
国有农场(以下简称农场)地租及租金量化是黑龙江垦区实行租让土地以来出现的新问题。对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一、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切地租的存在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二是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义同志在《农业经济问题》1988年2期上发表的“对土地有偿转包的浅见”一文,提出土地有偿转包的实质是绝对地租。我认为绝对地租是不可能在我国现行制度和条件下存在的。当然有偿转包的实质也就不可能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绝对地租,是理论界长期存在分歧的一个颇为复杂的理论问题。随着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土地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因而人们对绝对地租也进行了新的探讨。但我感到,就目前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有不少观点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尤其是对绝对地租的形态及其经济内容这两个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一、绝对地租的形态问题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告诉我们,土地所有权是绝对地租存在的根本原因,“不论地租有什么特殊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贵刊1988年第2期登载的张义同志《对土地有偿转包的浅见》一文,提出土地有偿转包的实质是绝对地租的观点,对此不敢苟同。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一下资本主义地租和社会主义地租二者实质上的差别:1.前者是租地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1.
浅析林地地租和林地价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以土地有偿使用为基本思路,开展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从而也为改革林地使用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通过明晰的林地产权制度、公平的林地市场竞争机制和合理的林地收益分配机制,实现林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林地使用制度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对林地地租和地价理论的研究、林地价值评估体系和方法的确立、林地产权的界定和林地市场的培育、适应市场机制的新的林地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本文仅就林地地租和地价等方面的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2辑刊登了本文作者《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地租理论》、一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照存在地租的理论依据及其客观必然性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土地承包必须是有偿的,即必须承认地租。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做进一步探讨,写出本文,现予刊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业地租的特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几点:1.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和类似农业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并存。在人工造林未出现之前,林业地租类似于矿山地租;当天然林完全消失之后,林业地租又类似于农业地租,而在天然林和人工林并存期间,是两种性质的林业地租并存。2.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和类似农业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构成不同。在林业生产中,天然林只存在由土壤肥力引起的森林资源质量、数量上的差别和林地距市场远近及交通状况引起的差别,不存在由追加投资引起的差别,所以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只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Ⅰ两部分。而人工林既存在土壤肥力、林地距市场远  相似文献   

14.
绝对地租:科学的地租理论之精髓:与黄贤金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绝对地租:科学的地租理论之精髓──与黄贤金同志商榷王文举贵刊在今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黄贤金同志的论文《绝对对租:理论的赘瘤》。文章中完全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武断地把地租的三种形式合并为级差地租一种,完全承袭了西方庸俗经济学家的观点,偏离了科学的地租理论...  相似文献   

15.
矿山级差地租是讨论矿床(矿山)经济评价和地质勘探产品的价格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在苏联和东欧,虽然至今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根本不存在级差地租,但是总的说来,绝大多数学者专家对级差地租问题所持态度是肯定的。然而如何根据马克思关于农业地租的论述来认识矿山级差地租Ⅱ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马克思对农业级  相似文献   

16.
绝对地租:有条件存在的地租的特殊形态─—与黄贤金同志商榷尹云松读了贵刊今年第3期《绝对地租:理论的赘瘤》以下简称《绝对地租》)一文,很受启发。该文作者大胆设想:“地租就是级差地租,而不存在绝对地租这一问题。”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并认为这一观点的产生是...  相似文献   

17.
一、林价的内涵林价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学说和劳动价值论。从地租理论的角度看,地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存在着森林经营权和森林私有权的垄断,相应地产生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山林地租形式,林价则是森林地租的转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废除了森林资源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林价被认为是对自然收获物的一种税收。从劳动价值理论角度看,林价的经济实质是培育立木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立木价值的货币计量,或者称作立木价格。森林资源有两种不同的起源,即天然林和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去年撰写了《社会主义地租理论初探》一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地租的理论依据及其客观必然性作了试探性的论述,并提出了土地承包必须是有偿的,即必须承认地租。一年来,随着城乡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战略性部署的开始,土地这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力诸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变得愈益活跃,也显得愈益重要。从而,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地租理论,进一步管好用好土地,成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地租理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悖论分析,指出由于供求关系的逆转、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地变化、工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不仅级差地租难以获得,而且绝对地租也已消失。要适应变化了的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则必须增加农民的有效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拥有的资本量。  相似文献   

20.
农业合作化消灭了土地私有制,绝对地租及其实体在中国不存在了。这似乎是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得出的无可争议的结论。几十年来理论界也确实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可是在1984年许多人同时提出了农村商品经济中的绝对地租问题,并就此展开了多次的讨论。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