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劳动力最为密集的城市,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开放度的逐步提高,境外的与市外的人口不断涌入我市,和本地居民一起共同构成了上海市各行各业的就业大军基础。因此,本文除了在户籍人口的口径下研究我市的就业情况以外,还将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及相关资料对我市常住人口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地储备机制设计角度,阐述建立上海世博会的土地储备运作机制的意义、原则和可行性,提出上海世博会的土地储备方案的流程设计,研究上海世博会投资所带来周边的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储备的价格和用地类型和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等内容,旨在探讨将上海土地储备机制与上海世博会建设投融资机制相结合,从而将政府对世博会投资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效应纳入世博会工程投融资循环,对于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会计》2011,(1):62-62
一、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世博会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成为中国上海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服务全国的桥梁和纽带。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全过程,深感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深感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深感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极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在世界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已越来越显著,可持续发展也迫切要求解决环境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更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一、 经济全球化推动 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城  相似文献   

6.
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群体的显著特点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努力促进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的背景下,本文系统考察了就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首先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纵向和截面两个维度出发,使用更换就业城市的频率、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现职的就业持续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等指标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通过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完成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更换就业城市频率的降低、现职就业持续时间的延长、劳动合同的签订均从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而更换就业单位的频率仅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的城市融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网报道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晚开幕,世博园于5月1日开园,届时将有数十位外国元首出席。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这将是160年来首次由  相似文献   

8.
国际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与经济国际化日益融合的产物,上海国际性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十分深远,本文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对建设上海国际性城市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失业之间在该呈现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根据统计数据从总量和产业结构角度考察了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由不同步趋向同步的转变过程,从理论上剖析了九十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有效需求、体制转轨等因素对上海就业(失业)变动的影响机制。引论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同步的,尤其是在一个经济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存在普通失业情况时,投资的拉动,GDP的增长总能带来就业的增长。这是著名的奥肯定律所表达的道理。当然,如果将人们的理性预期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是立国之基,充分就业是民生之本”。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命题始终是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和备加重视的问题。然而最近10多年来,上海的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就业压力有与日俱增之势。究竟如何看待上海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探究成因,寻找出路,我们想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领导和群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上海市计委经济调节处和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了“近期上海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课题组,对上海就业形势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摘要如下:一、上海就业形势预测“九五”期间上海需分流安置下岗待工人员合计75万人(其中传统产业6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96-98年。从可安置渠道看,若继续保持一定就业政策和实施力度,可实现如下目标:1.传统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工业系统通过产品两头延伸,新办生产服务型企业等形式向第三产业渗透,或者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用资…  相似文献   

12.
上海离“世界城市”有多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一轮上海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上海建成为世界城市的需要 当前上海正向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到201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全面参与国家经济循环,成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融合点,从而成儿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中的重要的空间节点。即世界级城市。 按照世界城市的定义.标准和功能定位要求看,上海要发展成为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3.
相关机构对异地工作的职场人员的回乡发展意愿情况作了一番调查,调查首先就求职者就业目标城市选择进行了网络问卷统计,结果显示,41%的求职者将异地求职的目标城市锁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7%的人将目的地设为华东地区,选择华南、华中地区的占10%,仅7%的求职者对就业所在地没有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有助于城市内劳动收入更加平等吗?本文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收入差距视角,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和相关城市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扩大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这一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间基本显著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更倾向于参加非正规就业,导致劳动收入低于城市人口,同时在就业过程中数字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存在就业歧视;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资本生产率上升、产业智能化、产业结构转型挤压了农业转移人口的相对劳动收入,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反而加重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间的收入差距。本文认为,政府应积极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数字技能,在引导数字资本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有效破除户籍壁垒、公共政策供给不均的制度现状,以缓解数字经济引致的城市内劳动收入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与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其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但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就业歧视是多方面的,这些歧视,不仅严重打击了农民工的就业积极性,而且对经济、政治、社会都造成大的危害,导致了不同群体的矛盾,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现状,加强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变政府的就业服务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力军。但是,在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各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生代农民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就业环境影响,要想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需要提升非农就业能力,转变非农就业思维定势和方向,探索经济改革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非农就业存在的困境与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来几年,上海崇明将瞄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围绕生态、循环、有机做文章.精心打造“—粒米、一只蟹、一棵菜、一头羊”.力争成为上海世博会前特色农产品特供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奠定基础,初步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面对21世纪的上海郊区,从战略高度发展上海都市农业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上海都市农业是帮助上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农业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大发展、大转变,上海已从国内工商业城市转变为内外开放的经济中心城市。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都将对上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接轨世界、融入全国的上海,必须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目标取向。从理论上讲,就此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力又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把握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比较准确地判断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根据上海1990-200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比较确切地反映就业状况,本文中的就业人数,19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