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龙江省闫家岗农场以全新视角深化场情认识,以辩证法观点挖掘比较优势,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城镇,率先在垦区实现了居民楼房化100%。本文从高标准创建文明城镇、经验分析和经验启示三方面对闫家岗农场现代文明城镇建设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合理确定县域中心城镇,有利于运用中心城镇的带动效益,推动整个县域发展。本文以三穗县为例,通过分析中心城镇的影响因素和选择合理方法来确定中心城镇。  相似文献   

3.
城镇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社会实体、经济实体与物质实体相互信存相互发展的综合产物。城镇土地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立身之本。本文拟把城镇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从分析城镇土地地基本特性入手,探讨城镇地产价格的基本特征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和控制小城镇的发展并替代设镇规划;县域城镇化的认识;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及其模式;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基本地域单元的概念,并建立单元的方法,构造计算城镇区位实力的公式,把陕西城镇体系划分成17个基本地域单元对其结构特征按图论原理进行了剖析,把基本单元分成五类。最后,指出陕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山区城镇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是特定区域,相对贫困是各国山区共同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山区陷于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困境。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人口占全国的56%,故山区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区域经济理论,地区发展须有一个发展极,而承担山区发展极角色的城镇发展长期滞后。本文运用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城镇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山区城镇发展特征,剖析城镇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关系,探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1、山区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特征从城镇发生、发展观点出发,中国城镇分三种类型:(1)以中心地方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7.
定西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镇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呈现分形特征;利用豪斯道夫维(Hansdorff)和聚集维数(Aggregation dimension)对定西地区城镇体系进行了空间分形研究,并测算了相应的分维数,证明该区域城镇体系也具有空间分形特征,存在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松散,城镇首位度高,各城镇间联系不肾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邓福光 《农业经济》1999,(2):34-34,46
城镇土地是行政区划划出的城镇占有的土地,其形成是一个不断地农地非农化过程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在规模上、数量上都迅速发展,城镇用地数量激增,而我国人多地少,尤其是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城镇土地使用集约化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9.
城镇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城镇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当前湖南城镇粮食安全问题现状的基础上,从生产、储备、流通、应急4个角度,就构建城镇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作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利用全国254个地级市2009-2016年面板数据,考察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并分区域、分类型对不同城市政策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提供参考。通过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研究结果为:(1)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能明显提升城市土地效益,其能提升相应城市的地均GDP约4.36个百分点;(2)政策实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效应,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作用在政策开展第3年最为显著;(3)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城市土地效益提升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则不显著,平原城市土地效益提升尤为显著,山地城市则不显著,此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重工业城市的土地效益提升作用也比较明显。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应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基础情况,政策实施应注重阶段性效应,并对政策实施进行不断反馈与调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规模特点,对其发展的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方法:基于城镇规模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基本理论,通过三次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城镇最佳规模分析模型和城镇发展规模适度性判断模型。研究结果:(1)在成本—收益视角下分析城镇的最佳规模,不能只看取得的经济效益高低或投入成本的大小,要通过城镇经济发展效益扣减成本投入后的盈利效率来判断;(2)城镇规模适度性分析模型在对实际规模与最佳规模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再通过城镇规模发展阶段和城镇规模增长趋势对其城镇规模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结论:(1)应严格限制城镇规模大于500 km2的超大城市的发展;(2)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发展城镇用地规模在300—400 km2的大城市;(3)应当增强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城镇用地规模在200 km2以下的中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指出地气、财气、人气、秀气和气是中心城镇城市化的基本要素和标志,简要论述了中心城镇城市化要素的凝聚策略和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九江市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条件入手,分析了其现状特征。并从区域经济角度提出了本区城镇体系在新形热下的发展与突间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重庆市城镇体系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国 《农村经济》2003,(12):80-83
城镇体系又称城镇系统 (urbansystem )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功能各异、规模不等 ,既相互分工 ,又密切协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它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城镇体系的发育程度和完善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水平发展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前提。[1] ①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直辖市 ,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步从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地推进 ,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重庆市的地缘优势将更加明显 ,在全…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研与城镇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分析了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对城镇贫困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业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因果关系对食品价格、城镇工资和城镇贫困发生率的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科研投资导致城市食品价格下降,农业科研在缓解城镇贫困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如何维持一个足以缓解城镇贫困的农业科研投资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经营机制严重阻碍和制约着供销社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基层供销社的零售业,可以说,城镇供销社的经营大多数步履艰难,效益低下。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城镇供销社零售业务发展的路子呢?发展消费合作社无疑是一条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一、发展消费合作社的前提条件 消费合作社是以人民群众的日用消费品为主要经营品种,由供销社牵头,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的消费者自发组成的合作组织。 在县城(包括县级市)或比较大的区镇,由于过去居住的分散,消费者购物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以江西省某县中心城区为例,利用城镇地籍数据构建一种快速调查低效用地的方法,为实现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利用向精明高效利用转变。[方法]首先根据建筑物三维属性开展城镇三维建模; 然后结合GIS三维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方法识别低效用地; 最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低效用地类型判定。[结果](1)Ⅰ类低效用地的分布与城镇建设程度有关,主要分布在建设程度弱的区域; (2)Ⅱ类低效用地受布局混乱影响,造成周边建设用地割裂,影响土地的综合利用; (3)Ⅲ类低效用地大部分远离城镇中心区域,“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导致土地利用强度不达标。[结论]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是现实需要,基于城镇地籍数据三维建模的低效用地调查方法,减少了内、外业工作量,提高了调查效率与可视化程度,为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提供一种新技术与方法,有助于增强城镇核心功能,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论述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从城镇体系、行政体制、移民素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分析了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城镇体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农村移民的素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移民城镇集中安置农村移民等方面论述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不到三年的时间,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用民间资本在版纳边陲建起了云南农恳第一大城镇——东风城镇。一时间,东风城镇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州各界及云南农垦的广泛关注,其发展模式为农垦今后的发展及城镇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实地调查考究的基础上,以连江口镇为例就小城镇开发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小型城镇的规划开发必须立足于本镇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实力,合理立项、科学选址,按城镇内在联系布局功能区,认真考虑环境影响,重视城市风貌建设,促进城镇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