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改革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新局面,使玉米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迈出了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步伐,改革形成了正常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激活了整个玉米产业链,提高了国产玉米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种植业的调整.除了受灾地区粮食减产外,基本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益.因此,这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2.
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玉米临储制度实施以来,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和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政策运行正面临玉米库存销售不畅、陈化和政府财政风险加剧,政策失衡致使全行业发展陷入低迷,国内连续丰产情况下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数量大增等严峻形势,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政策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和功能存在严重错位,调整和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随着政府首次下调玉米收储价格这意味着政策调整已正式开启,本文主要在厘清政策背后逻辑与当前困局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玉米收储价格调整的市场风险,并提出了下一步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经济》2017,(2):18-20
正2016年,结合实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黑龙江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大部署,认清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必胜信心,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并重,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落实责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扎实推进玉米市场化购销,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顺利落地生效,取得了开局良好、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的良好成效。截至2016年12月25  相似文献   

4.
正从2016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创新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筹集方式,多渠道筹措粮食收购资金,支持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在内的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粮食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为集思广益,汇集众智,国家粮食局规划财务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活动。本次活动由商业会计杂志社具体承办。一、征文主题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既为玉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也对农发行的粮食贷款带来机遇和挑战。农发行必须突破只支持收购环节的单一模式,拓展粮食全产业链,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跟市场,培植优势,固本强基,确保粮食主导银行阵地不失。2016年,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收储政策的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既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6.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其间经历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以及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建立两个阶段。利用2010~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DID设计,本文分析了此次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间异质性。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对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总投入均有很强的负向影响;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二年,虽然改革对玉米单位面积总投入依然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但是对玉米总产量以及播种面积则呈现出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对玉米生产者来说,改革第一年没有配套支持制度,玉米种植收益下降;而在改革第二年,以生产者补贴为主的配套支持制度建立,玉米种植收益上升。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本文利用一套独特的且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942家家庭农场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基于DID方法,分析了此次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经营决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收储制度改革导致家庭农场玉米种植面积显著减少,该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2)家庭农场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总体经营面积的下降而非种植结构的调整,因此收储制度改革对规模经营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可能产生不利影响;(3)收储制度改革更多体现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影响,生产者补贴制度由于"补贴错位"而作用甚微;(4)收储制度改革通过风险机制和收益机制影响家庭农场的经营决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市场化形势下支持收购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通过拓展收购渠道、创新"银粮"合作模式、把控重点环节、强化组织保障等措施办法,力图较好地解决市场化收购资金供应问题。随着国家明确取消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种粮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解决好市场化收购资金供应问题,就成为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国务院赋予农发行收购资金供应主体地位没有变,但没有了托市价格参考,农发行防范市场价差风险和资金供应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具体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有三个核心原则: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临储收购,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有人收粮、有仓收粮、有钱收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培育,吉林省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骨干、民营企业为补充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只要市场消费平稳,购销有序,"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完全可以做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核心问题是"有钱收粮"。2016年以来,吉林省粮食局在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统筹多元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之后,在主产区实施多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被"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新政策取代,东北主产区玉米流通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很多人用改革超预期形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但是,为什么在取消临储收购后没有出现预想之中的"卖粮难"?为什么会取得超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国粮调〔2016〕210号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要求,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2日,"全国玉米市场化电子交易暨黑龙江省农民粮食购销专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动。这是国内第一个直接面向种粮农民的国家级粮食网上购销平台,是粮食行业利用互联网+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启动仪式结束后,召开了全国省级粮食交易中心主任座谈会。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同志出席上述活动并讲话,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以上活动。徐鸣表示,2016年是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第一年。目前,东北玉米集中上市,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玉米销售出现五大误区,分别是“不想赔钱卖”“照着习惯卖”“跟着别人卖”“听着快手卖”和“看着价格卖”。在玉米后临储时代,面对新型的市场环境,农民必须转变销售方式,树立“会卖第一”“收入至上”“错峰销售”“敬畏市场”和“独立自主”的新型玉米销售之道,从而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守住了不出现卖粮难和保证农民基本收益这两条底线。改革以来,玉米市场平稳,市场化满足了农民的收粮要求,种玉米仍然是有利可图,新疆棉农收益也保持了基本稳定。另外,国家不再对玉米等进行政策性收储,缓解了由国家收储带来的仓容紧张,降低了粮食损耗和坏粮的风险,特别是降低了粮食价差带来的政策潜亏。历史经验表明,一旦粮食出现大的滑坡,几年甚至十几年都缓不过来,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秋粮收购已入高峰。丰收的玉米、高企的库存、低迷的价格,让今年玉米市场和玉米收购备受舆论关注。在多种压力背景下,玉米收储政策开始变革:临储政策自2008年以来首次下调、临储玉米质量标准更加严格、要求地方政府出台质量不达标玉米的收购办法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对于玉米,则指出,要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东北玉米的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跟棉花和大豆改革不一样,2016年取消临时收储价格后,直接采取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办法。改革的效果十分明显,超出预期。市价回落,进口量大大减少,各类主体入市积极,把整个产业链都带动起来了。当然农民有痛苦,甚至有怨言。因为价格最高的时候,东北的玉米是1.12元一斤,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国家对玉米主产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该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的高成本,影响了下游产业的发展。玉米主产区在多年的发展中,面临着耕地与水资源透支使用的问题,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玉米主产区长期调出粮食,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利益流失。改变玉米主产区的困境,应当适时进行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出台支持主产区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尽早建立以粮食调出量为依据的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2月2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表示,当前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据介绍,目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比预期好,玉米市场价格机制已形成,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2017年共收购粮食8500亿斤。同时,完善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加快推进粮食库存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