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浅析乡村景观建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 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 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实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质,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以期为传统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分析总结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策。[结果]结果表明,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开发与保护意识淡薄,进程缓慢;开发保护理念落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挖掘不足,竞争力弱。此外问卷结果显示48.2%的游客选择旅游时会选择传统乡村旅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教育子女,其中选择传统农耕文化旅游的占43.7%。同时41.6%的游客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乡村旅游保护及利用不冲突,美丽乡村建设能更好地展现传统乡村旅游,进而起到保护及利用的功效。[结论]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传统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保护和开发体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农民保护与开发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保障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主要研究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中分析农村文化传承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以正在创建的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镇"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总结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区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和总结施甸布朗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结果](1)施甸布朗族拥有祭祀、婚嫁、民间故事传说、原生态歌舞、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六大类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每一大类民族文化资源均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2)施甸布朗族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文化元素弱化、失传、异质化、散失以及文化传承人处于文化传承与维持生计的两难境地等5个方面的问题;(3)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施甸布朗族文化乡村旅游"五个一"整合开发模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较好模式之一,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美丽乡村建设在美生态、强产业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在深化、提速,留得住乡愁,凝聚了人心。蔡浜村已连续三次举办"阿婆茶文化节",受到村民市民的喜爱。张马村古韵悠悠,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山歌"在这里传承,农耕文化、水乡文化、道德文化在这里弘扬。青浦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绘制"文化墙",着重于"中国梦"、"美丽中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文化长廊、农具展示、茅草屋体验的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村的农家书屋为人们提供阅读场所,以寻找心灵依托,修身养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图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式这些政策的体现。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清洁乡村、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打造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秀美田园风光,既有传统怀旧民俗又有现代时尚元素的"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美丽乡村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古老村庄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品位,也大大改善了村民百姓的生活水平。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2007年与深澳、环溪、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河北美丽乡村背景的历史文化村镇"原乡"现象,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河北省历史文化村镇"原乡"发展相当的11个市聚到一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基地现状、生产现状、生活现状、生态现状4个方面的13个指标作为聚类分析的原始指标变量。关注乡村自身的文化传承、产业特色、历史风貌,将人文情怀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思想中,以"原乡"发展模式构建多渠道发展理念,从而建设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美丽乡村,从根本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乡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每年评定15个左右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以来,共累计评定市级示范村45个,示范村作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在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文培育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并带动了面上工作。一、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背景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夯实中国社会进步成果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可以对乡村文化进行一定的保护,也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发展策略,并指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的产业优势,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旅游发展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并与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发要突出核心资源的原则,产品主题要在"乡土"上做文章,要建设乡村旅游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农办加〔2016〕8号),农业部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通过向公众推介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是陶铸乡民精神风貌与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实体空间,然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给乡村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式微。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完善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以乡村为载体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做好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利用,刻不容缓。乡村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有千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农耕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有利于生态宜居,有利于乡风文明,有利于治理有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承农耕文化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开展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是建设最美黄河的关键举措和传承黄河文化的有效途径。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基数大、范围广、类型多,因此其保护与开发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要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黄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从金花村建设到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从村庄环境整治到"千百工程"全域推进,从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拓展到"三化五美、五位一体",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把发展乡村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推动村庄形态适度集聚、农村产业转型发展、乡村环境生态美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吉林省榆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生态环境同频共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18):F0002-F0002
<正>为进一步加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013年5月,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至11月,全国已经有1100个乡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目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出了十大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备受专家学者关注。林毅夫认为,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温铁军认为,是主抓基层建设,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陈锡文认为,是依靠政策,反哺农业农村发展;贺雪峰认为,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从文化层面增进农民生产生活福祉……。《当代村镇发展中乡土传统的传承》一书作者李红博士赞同温铁军、贺雪峰的观点,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忽略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乡土传统的传承及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