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苏各地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乡村基层单位,不少地方规划设计不够或随便设计,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水平不高、形式雷同等现象比较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迫切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在景观、居住、产品、安全、体验等方面强化规划设计,体现宜人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常州市坚持以规划为导向,积极拓展现代农业的多元化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市在建和已建的规模休闲观光农业点有130多家,全年各休闲观光农业点共接待游客820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约13.2亿元。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起步较早,行业发展机制日臻成熟;类型丰富,板块效应明显;文化特色彰显,品牌初具影响;发展模式多样,示范典型突出等特点,如何提升常州休闲观光农  相似文献   

3.
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具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本文探讨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自然景观的承载、传统农耕文化的延续、现代农业的展示和民风民俗文化的演义等景观表达要素,并从其特殊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中,探讨了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苏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按照省"十二五"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示范、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提升内质、加大宣传、培育品牌,涌现出了许多有特色、有文化、有情趣的魅力乡村,全面推进了全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达4150个,年接待游客量达7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全省休闲农业继续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目前观赏果树在休闲观光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具备果树最基本的生产功能,还能成为人们闲暇之余休闲养眼的好去处,并且以其独特的植物性征给社会带来很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增添了特色,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仅增进了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而且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渠道。观赏果树的发展逐渐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6.
公告信息     
<正>江苏明确今年园艺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工作要点江苏省近日下发《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园艺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今年全省园艺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要按照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设施农业集中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  相似文献   

7.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江苏休闲观光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现代农业、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风情、释怀农民情结的新型农业业态,集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它是以农村的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生产内容、农家生活、农业产品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农渔山村民俗生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吸引物,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健身等多种旅游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大别山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别山贫困地区应立足生态和水源涵养的主体功能,依托山区特色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在大别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转变山区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青海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出发,具体地阐述了该地区生态的脆弱性,认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缥果,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保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的平衡,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道路,提出了建立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去协调人地关系的初步对策,力求做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基于乡村聚落景观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GIS10.2软件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特色旅游名村等147处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社会效应和开发条件组成评价层,下分16个具体指标,对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计算得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0.8125,G>G1,说明其在各地级市的分布呈现集聚且不均衡的特点;特色旅游名村R=1.126,G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结合四川省的基本情况,选取4组有代表性的指标,采取K-均值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四川省进行了农业功能分区。将四川省共分为6个区,即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盆西平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区、盆地丘陵特色农业区、盆周山地林农牧综合发展区、川西南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和川西北高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区。文章还就分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各分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区位优越性、产业融合性、功能多样性、要素集约性、发展可持续性、高度开放性、生态保护性等特点;具有强化经济功能、完善安全环保生态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社会文化服务功能;重点包括种源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海洋农业、口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6.
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观光农业是海林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在系统分析海林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规划的5项原则。提出了明确主导方向和发展特色,以规划指导开发和建设;强化管理法规;建立健全观光农业旅游生产保障支撑体系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K-modes的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历史悠久、风貌古朴、特色鲜明的地域特点,对其类型、分布及其典型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乡愁"浓郁的"美丽乡村"和发挥福建传统村落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的首要前提。首先借鉴相关研究学者对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的研究,基于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的实地调研情况,构建了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K-modes方法,以截止2013年12月31日前评选出的福建省内具有国家级、省级称号的54个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第三根据分类结果,分析出福建省内存在闽江以北(包括闽江流域)综合文化村落景观区域、闽西客家村落景观区域、闽南红砖文化村落景观区域3个传统村落景观区,其中又包含闽东多元文化村落景观亚区、闽中混合文化村落景观亚区、闽北山林文化村落景观亚区、闽西田园文化村落景观亚区、闽西土楼文化村落景观亚区5个传统村落景观亚区。最后,依据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的分布及其典型特征,提出对福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运用的策略,即以景观区域分布为基础,发挥地域特色;以整体性的景观为载体,营造地域氛围;以典型景观特征为优势,塑造地域精品。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特色农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确立的三大经济区之一。该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并从优化空间布局,培植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科技兴农和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1)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2)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湖南省4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区域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市农业作为高效、节能、高技术、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也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与发展都市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即两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控城市的非理性扩张和蔓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指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打造都市农业品牌,以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经济;二是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