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县和县级市的产业竞争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特别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但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县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严重不平衡,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文章以东部地区3个典型县为研究案例,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今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壮大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互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前提。本文探讨了壮大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中部地区一个县的实践看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县域的空间层次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不同的县(市、区)虽然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但总是存在着具有共性特征的一般规律。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宁国市的实证分析,总结出在县域空间层次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路径是“两个创新”带动“三个缩小”,即通过民间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差、居民收入差和观念差,逐步形成城乡相融的一元化的县域经济社会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关系与发展县域经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胜会 《农村经济》2004,(11):44-46
根据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的迫切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城乡统筹中出现的问题,该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城乡统筹的关节点,以及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注意制度创新与合适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发展阶段起步期。新型城镇化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理念的发展原则,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文章以鹤庆、剑川、巍山3个县域城镇为调研对象,结合县域城镇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以及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县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平台,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形势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进程。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批准,农业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拟于2008年10月(地点待定)组织召开“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现就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模式二、研讨内容1.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方法;2.国外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经验;3.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5.县域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模式;6.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7.区域发展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舍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从现实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经济贫困的根源,从而对城乡统筹,转化农民,盘活土地,简政放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 (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 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山区乡村农业景观空间耦合关系有利于解析乡村系统中人—地—业发展变化及状态,对于深刻认识山区农业体制的变化及其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地理机制,以“空间数量比例—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功能结构”范式,从全局和局部景观视角剖析山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以揭示研究区人—地—业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的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有6种类型:低低低—较分散型、高低高—较分散型、高低高—较集中型、高高低—较分散型、高高低—较集中型和高高高—较集中型,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有聚落与坡耕地分散增长型、聚落与果园分散增长型、聚落与坡耕地集中发展型、聚落与果园集中发展型和聚落、坡耕地、果园集中发展型;这些模式其分别对应着研究区的人与地较协调发展、人与业较协调发展、人与地协调发展、人与业协调发展和人、地、业协调发展关系。(3)聚落—坡耕地—果园各空间耦合类型在自然因素中受高程、地形起伏度综合影响最大,在经济社会因素中受距县城中心距离、经济密度综合影响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素瓶颈制约、制度政策束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联动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加快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视觉下建水县农村沼气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村来说,沼气不仅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能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发展沼气不仅能减小环境压力,还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破坏,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以建水县为探讨对象,从其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入手,分析经济发展视觉下建水县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泽普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揭示出泽普县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驱动力,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管理和科学的布局调整提供政策指导。[方法]文章综合使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泽普县农村居民点2005~2014年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地形与自然资源因素、区位与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泽普县的农村居民点扩张明显,集约程度较低;农村居民点的斑块形态指数趋于规则,人为管控和村镇选址规划的效果初步体现;空间上斑块聚集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大斑块低密度分布和小斑块高密度分布的景观格局;但是从整体来看泽普县近10年来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局部有聚集趋势,尤其是在海拔适宜、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集中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农村居民点居住的景观格局变化主要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但在时间和空间的微观层面上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条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于土地整治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给城乡建设用地的整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立足于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改进的土地市场存量——流量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如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产生影响,探索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该文最后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机制、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相融合以及积极保护未利用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型城镇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度有利于区域甚至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方法]以淄博市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08—2017年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程度逐年增加,但一直处于次优水平,其中2008—2017年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逐年增加,处于次优水平, 2008—2017年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同时2008—2015年处于次优水平2016—2017年处于最优水平; 同时2017年淄博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均处于次优水平,且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相对于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低,其中博山区、桓台县、高清县和沂源县的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张店区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结论]实现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以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区县,进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结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以中牟县为例,分析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牟县休闲农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结合实地调查确保中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的真实性,进而通过实证分析法探讨研究中牟县休闲农业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中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依托传统历史文明及历史遗迹的乡野文化古迹游;基于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生态新理念的观光科技农业游;依托黄河中积平原及黄河水资源优势的乡野生态游;围绕农村有机蔬果,无公害农业开展的农村美食文化游;瞄准现代化旅游市场热点的农村休闲康体度假游等5个类型,其中以采摘、综合观光型经营模式为主,分别占30%。[结论]研究结果为探讨县域范围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县域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全县的农业资源和市场分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空间分布、生态发展、经营类型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布局、相互配合,最终促进整个县域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