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苗种培育刚出膜的黄颡鱼鱼苗主要依靠自然卵黄囊提供营养。出膜后2—3天,开始平游摄食,仔鱼期要及时投喂蛋黄或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肢幼体)。经过20—30天时间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30mm左右,可下塘饲养。此间特别加强黄颡鱼鱼苗培育期间的  相似文献   

2.
<正>三、苗种培育(一)早期鱼苗培育1.内源性营养阶段:在水温18-21℃条件下,受精卵需6天可脱膜出苗。刚孵出的鱼苗,身体透明细长。全长在9.5-11mm。平卧在水底。全长增至13mm时,口已形成,但不摄食。鱼苗此时靠身体摆动作垂直游动。脱膜  相似文献   

3.
<正>亲鱼培育分为产后护理、秋季培育、冬季培育和春季培育等阶段。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亲鱼的活动减少,摄食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疾病;若饲养管理不善,则对来年人工孵化、苗种生产、成鱼养殖等生产环节影响很大。搞好冬季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有:一、池塘选择。亲鱼塘要求水源充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国际上海水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鱼小生态系(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建立和仔稚鱼营养强化等方面。为了使海水鱼类人工育苗和养殖达到安全、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事业的发展现状和特殊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就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提出几点意见。一、人工育苗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1、良性微生物环境的建立:在集约化高密度苗种培育过程中,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5.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搞好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在鱼苗培育中,由于一些养殖户忽略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鱼苗成活率降低,效益不理想。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笔者体会到: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嫩弱、游动缓慢,摄食范围小、抵抗力差,如果培育工作稍有不慎,往往会导致鱼苗体质瘦弱,降低成活  相似文献   

6.
<正>泥蛇在鱼种鱼苗池中危害极大,体长13cm以下的苗种均能被泥蛇吞食,日捕食体长7cm左右的鱼苗可达数尾,而且,由于泥蛇昼夜对鱼类进行攻击和惊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苗种摄食和生长。以往只能采取夜间人工抓捕杀灭,但工作量大,且不能  相似文献   

7.
<正>10、苗种培育过程中能施用酵素菌鱼肥吗?答:鱼苗在3cm以前,食性未分化,均是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而酵素菌鱼肥因其丰富的有机质和益生菌是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优质饵料。故施下后除改水  相似文献   

8.
<正>黄颡鱼鱼苗的暂养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的还不能平游的仔鱼,经过精心喂养培育成能自由游动、自行摄食个体的短暂过程。经过暂养的鱼苗,膘肥体壮,规格整齐,下塘后鱼种成活率高,所以黄颡鱼苗暂养是黄颡鱼养殖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在渔业生产中,苗种是养殖的关键。按生长时间长短,苗种可分为乌仔、夏花、1龄鱼种、2龄鱼种等。其中,1龄鱼种和2龄鱼种由乌仔或夏花通过强化培育而来。一般,进行成鱼养殖时以放养1龄鱼种和2龄鱼种为多,因为这两种苗种规格大,有了一定的抗病虫害和躲避敌害的能力,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变强,在驯食条件下甚至已经能集中定点摄食配合饲料。这样的苗种下塘后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因此,鱼种培育是养殖的基础和关键,直  相似文献   

10.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纤弱,摄食范围小,抵抗力差,如果培育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鱼苗体质瘦弱、发生疾病、降低成活率,因此培育工作要十分细心。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把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几点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鱼苗俗称"水花",是刚孵出不久的仔鱼,其个体小、身体幼嫩,摄食力弱,对环境的适应力差。下塘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其成活率的高低,其下塘时必须巧把以下几关:1、适时下塘:鱼苗下塘过早,鱼苗的活动和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外界营养得不到足够  相似文献   

12.
<正>沙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该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新且有隐蔽场所水底的暗处,在湖泊、河流等天然水域环境中,喜欢有水草、岩礁、沙石等的地带。目前对成熟亲鱼应用人工繁殖技术,能获得批量受精卵,但因孵化出鱼苗游动能力差,摄食能力弱,培育成大规格苗种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所以笔者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开展大规格沙塘鳢苗种培育技术试  相似文献   

13.
<正> 河蟹苗种的科学合理放养,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之一。生产上对河蟹苗种总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为了达到以上四点要求,在河蟹苗种放养中须抓好四关。河蟹苗种放养时的质量关:培育幼蟹用人工繁殖的蟹苗。质量要求:体质健壮、活泼,手抓一把轻捏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敞开逃逸。经过淡化,规格整齐,每公斤14—16万只左右。培育蟹种用 V期幼蟹,质量要求:体色呈青灰色;肢体完整,无伤无病、  相似文献   

14.
<正>三、苗种培育鱼苗出膜后3天,卵黄囊吸收完毕,体长达到5mm,可作水平游动,开始摄食,即可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此阶段是养殖的关键。1、清池消毒。放养鱼苗前对水泥池或土池都必须进行清塘处理,可以杀灭潜伏的细菌性病原体、寄生虫、对鱼不利的水生生物(青泥苔、水草)、水生昆虫和蝌蚪等敌害生物,减少鱼苗病虫害的发生和敌害生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上浮仔鱼是指鱼苗孵出后,卵黄囊吸收三分之二,开始上浮水面摄食的个体。此时鱼的全长为12-28mm,体重70-250mg,仔稚鱼的培育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往往成活率较低,在60%左右。为提高其成活率,应在此培育阶段加强技术管理。1、培育池培育池以长方形水泥池为好,设于近水  相似文献   

16.
<正> 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苗培育刚孵出的仔鱼细小,全长约O.3—0.4mm。体色透明,腹部卵黄囊较大,不会自主游动,大部分沉于水底,少部分粘附在网片上。此时鱼苗嫩弱,不宜清理搬动,需在孵化水体中暂养一昼夜后,再转入育苗池和育苗网箱中培育。育苗池为水泥结构,面积1—4m~2,深1m,配备进排水管道和40目的聚乙烯网布制成的过滤纱窗,进水0.6m 深。水质要求同孵化水,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国际上海水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鱼小生态系(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建立和仔稚鱼营养强化等方面。为了使海水鱼类人工育苗和养殖达到安全、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事业的发展现状和特殊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就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细鳞斜颌鲴苗种培育可以采取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放养的都是3cm左右的夏花苗种,此阶段其习性接近于成鱼,主要摄食腐殖质、有机碎屑和一些底栖生物(如底栖硅藻、摇蚊幼虫等)。在池塘中,也食豆浆、豆饼和配合饲料等精料。如喂  相似文献   

19.
<正> 苗种培育是指将鱼苗培育到3厘米夏花鱼种。目前有以下两种培育方法:1、原繁殖池培育 原池培育又分两种做法:一是在亲鱼产卵孵出鱼苗后,让亲鱼继续留在繁殖池中繁殖鱼苗。亲鱼和鱼苗同池喂养,待鱼苗养到3厘米左右时,捕出移到成鱼  相似文献   

20.
鳜鱼苗种培育尤其是鱼苗阶段的培育,是鳜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鳜鱼养殖的薄弱环节,原因是鳜鱼苗是以活鱼苗为开口饵料的,其苗种培育具有独特性。鳜鱼鱼苗阶段是指孵出后水花经20d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cm左右的稚鱼阶段,这一阶段的鱼苗体小幼嫩、口裂小,很难摄食和吞咽个体相对较大的饵料鱼,同时缺乏对外界条件变化及敌害生物侵袭等的抗逆能力,因而这一阶段稍有不慎鳜鱼苗极易死亡。为此,笔者通过鳜鱼苗种繁育的实践与观察,总结出了有助于成功培育鳜鱼苗且提高其成活率的五项可行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