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旅游扶贫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党中央"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在梳理各地扶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扶贫是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要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还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旅游+片区开发、旅游+N(农业、文体、商贸等)"模式,认为重庆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创新机制、多样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贫困社区旅游开发中参与的内涵、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框架进行分析,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持续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开发式扶贫的制度创新过程。最后,对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俊 《农业经济》2022,(3):89-91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常态化扶贫摸索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农村表现出脱贫的艰巨性、贫困的多维性和扶贫的长期性。这些新特点指向的是国家主导下以资源直接输入为主的扶贫方式脱贫能效的降低和未来我国扶贫战略的转向。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指导——将扶贫回归到社会治理中去,构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来推动现阶段扶贫战略的合理调整。通过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提高社会参与度、促进社会公平化和完善基层社会公共性等方面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我国扶贫战略的顺利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贫困的实质是发展不足,反贫困的根本是加快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进人扶贫攻坚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扶贫模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农村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但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发生率较高,返贫率较高,仍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扶贫开发成本较高、相对贫困问题显现、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主要困境,分析其农村扶贫模式的现实情况,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提升扶贫效率尤为重要。但我国部分落后地区农村金融的扶贫主要集中在农业信贷补贴和小额扶贫贷款等鼓励生产、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上,导致金融扶贫政策的效果欠佳。因此,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从农业风险管控、农村居民保险的角度寻找相应的对策,从而在落后地区建立更为完善的扶贫体系,更加高效地减缓贫困。  相似文献   

7.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简称,也称为微型信贷扶贫,它是通过直接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扶助他们走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同时,从事小额信贷扶贫的机构也能通过服务达到自我生存和发展。国外近30年的实践以及我国近几年在各地的试验,均有...  相似文献   

9.
在精准扶贫、脱贫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是我国开发式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现代社会是充满风险的社会,在产业扶贫多元参与的机制下,各经济利益主体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产业扶贫项目落实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通过对河南省XC县贫困状况与农业产业扶贫效果的了解,分析了农业产业扶贫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要激发贫困主体的参与性,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边界,构建良性互动的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简称的小额信贷,始发于亚洲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它是以特定地区(低收者相对集中区)为区域,通过直接向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达到千千万万个低收入者获得自我就业和发展机会,同时达到小额信贷机构自我生存和发展目的的一种小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国外 30多年的小额信贷扶贫实践以及我国近几年在各地的试验,已经体现出小额信贷虽然称作“信贷”,但它却不同于一般的信贷行为或银行行为;同时它虽然是新型的扶贫模式,却又不同于我国一直执行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因此说,小额信贷有着区别于其它信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消除贫困大潮中,伴着开发性扶贫号角的四起,文化扶贫、智力支边等便日呈红火,更受社会关注。残不知,中国经济发展的贫困区,不仅每每是文化智力的沙漠地,同样是用法的荒芜带。国有要实现消除贫困这一世纪末的承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法律扶贫-一根急需拨动的琴弦!  相似文献   

12.
在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模式脱贫效率高、见效快,但是,扶贫的根本要义在于让贫困人口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手段、能力。为此,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现行两种主要扶贫模式的运行领域、运行边界作出适当的划分,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尤其在世界性问题--消除贫困上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获得了全球性认可,并通过扶贫经验的共享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反贫困路径提供方向性参考,传递扶贫正能量。纵观历史,中国从处在温饱边缘水平的建国初期不断探索开拓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最终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和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从扶贫思路的改进、扶贫格局的调整、扶贫模式的创新完善,都体现了要素之间、群体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多重博弈。本文主要从城乡发展关系的视角,重点梳理建国以来在城乡结构不断变化背景下中国的贫困状况、扶贫体系的形成以及扶贫成效的多维体现,为接续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秦巴山区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川北和川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秦巴山区多年来一直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其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对四川省、秦巴山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秦巴山区的贫困痼疾存在已久,盲目的开发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贫困。通过对主要致贫原因的分析和对创新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开发扶贫以及新型城乡一体化扶贫等3种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思路 大理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创新扶贫思路,变因贫而扶,扶贫部门单打独斗扶贫模式为整合资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农户主体的扶贫模式,规划用10年时间,每年解决全州最贫困的100个行政村的贫困问题,每村投入扶贫资金不低于15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不低于80万元,各级部门整合资金不低于7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实施“966”工程。  相似文献   

16.
初昌雄  史蓉 《南方农村》2013,(10):64-68
准确地识别和确定扶贫对象对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扶贫对象的识别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确定的贫困对象与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由于经济状况的变化,原先的贫困户不再适合列入帮扶对象,所以有必要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文章分析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方法与程序,提出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内容 ,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核心的积极变迁。到1997年底 ,我国已将贫困人口减少到5 0 0 0万。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扶贫攻坚的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举措 :1.“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长期贫困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政府的扶贫救济 ,只是维持生存 ,并未培植起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 ,摆脱贫困的突破点之一是 ,实行政府救济型和市场开发型扶贫并举的方式。市场开发型扶贫是指对中国现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具有…  相似文献   

18.
<正>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一要"扶真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要通过精确扶贫将贫困资金投入到真正贫困的县里。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需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好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把"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扶贫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中 ,由于城乡有别与计划经济制度 ,扶贫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优抚等方式 ,被称之为“输血式”扶贫 ,意味着这种扶贫方式难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八五”期间 ,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原先的“输血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 ,扶贫的对象也从人口转向区域。即这期间政府反贫困战略目标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目的在于通过区域经济的增长 ,带动区域内贫困人口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扶贫资金目标瞄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瞄准目标群体是衡量扶贫资金使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扶贫资金的目标群体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瞄准592个国定贫困县,而新世纪的扶贫则主要瞄准的是国家贫困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村。虽然力求瞄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但我国农村扶贫资金的目标瞄准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