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元经济理论,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地矛盾是我国农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至2004年10月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8.3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事实上,“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好中国如此之多的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要让他们富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减少农民,否则就不能解决农民问题。而减少农民,途径之一就是让他们离开农村,离开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关键是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陈伟卢秀容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小康建设的大局,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应结合我省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的特点,多动脑筋,克服困难,拓展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立足农村本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验事实,在农民理性人假设下,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务农的两种选择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微观决策问题,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郊区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转移演变及特点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出了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速增长,预计每年新增13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更是影响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现代化扫清障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齐峰 《农村经济》2004,(9):62-64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对以为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再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问题上 ,人们已经形成共识 ,但是 ,在转移的具体途径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这种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应就地转移、就地消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予以吸纳 ;第三种观点认为 ,应向城市转移 ,尤其是向大中城市转移。本文认为 ,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应该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但需要解决一些制度性的障碍 ,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那种力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就地转移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行不通的 ;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来吸纳大量农村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龙头企业集聚与农村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实践证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稳定转移,保证农村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而农业头龙企业的集聚,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两大难题,成办实现农民进城、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浙江小城镇农业龙头企业为例,对农业龙头企业集聚与农村城市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汪铁寒  谢倩 《山西农经》2024,(4):52-55+59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选择。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充分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然而在农村发展的浪潮中,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农民人均收入减少,进而使农村逐渐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出发,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特征,提出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建立当地就业平台,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和健全城乡社保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四条解决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溶 《农村经济》2004,(12):91-92
农民进城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从而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应以体制改革为先导 ,以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以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促进为前提 ,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为动力 ,由此来降低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与成本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8.
程怀儒 《南方农村》2009,25(6):32-35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头等大事,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众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而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将沉积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的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级政府做好大量工作,努力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适应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出发,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的类型、原因,并从农民自身、企业、政府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典型的特征,但仍存在着供求结构矛盾、城镇化程度低、农民兼业性明显、务工环境不宽松等问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建立教育培训支撑体系、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等是推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