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粮改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只有实现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转换,突破僵化的粮食管理体制,形成由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新机制,才能为粮食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并发挥应用的调节作用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也只有在粮食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促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要使中国的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接轨,就必须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面对这样的粮食形势,如何以入世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发展,这是摆在各级粮食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加紧对我国建立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的研究,尽快构筑起粮食市场体系,这是令国人关注并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笔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将由单一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系统,向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转变,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笔者就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农发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等方面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促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尽早建立与WTO规则和全球竞争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和改革重点,笔者认为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必须牢牢抓住以下4个方面:1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是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供求的调节作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才算基本到了位。目前中国粮食有形市场规划不够合理,不仅较为分散,而且缺乏层次性,管理水平也不高…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粮食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其作用 l、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基础上,粮食批发市场得以产生和发展。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标志着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当时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影响。10多年来,粮食市场经历了一个完全放开油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实行多渠道以来,民营粮食企业在兴衰起伏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壮大成长,已成为粮食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如龙海市从事粮食宾民营企业已达240家,其中从事批发经营的150家。一些批发、加工、运销有已成为规模。在这些企业中,已办理粮食批发资格证书的有52家。在经济体制全面走向市场化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行业管理。而且,在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气候下,大部分下岗分流的粮食职工,多数可能重操旧业经营粮食,加入粮食民营队伍。因此,加强粮食市场建设,规范粮食企业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粮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其商品属性完全恢复,粮食购销市场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粮食市场经营活动,新的粮食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形势下建立稳定的粮食商品流通秩序,是不断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尽管粮食购销企业已逐步退出国有序列,但其主渠道作用不能丢。[编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将由单一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系统,向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转变。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笔者就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农发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等方面略抒浅见。一、粮食市场经蕾主体多元化给农发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农发行将成为国家扶持和保护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工具。粮食市场经曹主体多元化,要求粮食市场是开放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  相似文献   

11.
国家从1998年开始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市场,近几年又对粮食流通政策措施不断加以完善,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市场化。在市场化过程中,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应当是全面彻底的市场化、自由化。从粮食流通的角度看,这意味着粮食流通不再需要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执行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中,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对于落实“三项政策”促进粮食有序流通,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我国粮食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粮食改革向市场化目标逐步前进,走过了放开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的路...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初,国务院决定率先在浙江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标 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保证改革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浙江必须 结合省情粮情实际,配套措施要跟上。   一、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培育粮食市场机制   粮食市场是政府调控的依托,搞活流通的载体。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最重要的 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调节省内粮食供求,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由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粮食市场 体系。近几年浙江粮食市场活跃, 2000年从…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市场整合程度及决定因素:政策对市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丰富的数据以小麦市场为例研究了中国粮食市场整合问题。增广Dickey-Fuller检验显示价格序列的一阶差分稳定,意味着中国粮食市场存在这长期整合。协整检验表明中国小麦市场的长期整合是中国推行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但是根据区域性协整检验难以发现小麦市场整合与区域性因子存在关联,这意味着小麦市场的整合主要取决于相关政策,而固定模型的分析印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1992年放开粮食销价,到1995年“两线运行”;从1998年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的进程加快了,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国务院28号件明确放开8省市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外资粮食集团已经全面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国内粮食市场及流通领域总体格局正在并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外资利用垄断优势。已经对并未完善的国内粮食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7.
一、平度市发展“订单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2年5月.山东省政府率先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粮食市场放开后,为更好地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更好地掌握优质粮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务院因势利导于2004年宣布全面放开粮油购销市场。基于我国的国情和粮情思考,许多人对放开粮食市场甚为忧虑,认为市场是靠利益驱动的,粮食生产的丰欠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国家对宏观调控没有很好的载体,或者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粮食市场失控在所难免,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也就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风险极大。这里的关键是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能否更好地发挥,即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粮食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探究市场化改革下政府与市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可以有效避免社会福利与效益的损失。本文基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粮食分品种月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检验,从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玉米收储政策取消对粮食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对玉米价格波动的直接效应为正,政策通过提升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玉米价格波动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直接加剧了价格波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平抑了价格波动。两种途径的影响程度不相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绝对值比为1:0.248,影响程度的差异来源于市场化改革调节流通配置效率的程度较低。因此今后市场化改革应注重调整粮食市场产业结构,在配合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以推动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这次座谈会是新世纪举办的第一次粮食经济理论研讨会。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粮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面临着从未遇到的新课题。这两年,在粮食继续保持供略大于求、相对过剩的新情况下,出现了“两个加快”:一是中国粮食经营市场化的步伐加快,由浙江率先试验的购销市场化改革,由沿海推向内地,由销区推向产区,进入纵深发展、全面推进的新态势。二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粮食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已步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中国的市场已与国际接轨,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正迅猛发展,而中国粮食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也大为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