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分析了1996~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态势、时空特征及其主导成因。主要结论是:(1)1996~2008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净减少205.5万hm2,年均耕地减少量17.1万hm2。2001~2005年的耕地净减少量为137.3万hm2,分别是1996~2000年、2005~2008年两个时期减少量的4倍;(2)1996~2005年,沿海地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05.3万hm2,占同期耕地减少总面积的34.03%。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途径是独立工矿、交通、村庄与城镇建设,分别占45.03%、15.8%、15.47%和11.5%;(3)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导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甘肃省耕地面积与耕地保护政策及其它影响因素的PLS回归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间甘肃省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1997-2013年甘肃省出台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对遏制耕地面积减少具有正向效应,它们在控制耕地面积流失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1997-2000年耕地保护政策效果不明显;2001-2002年效果较明显,两年共计避免损失耕地22.15万hm2;2003-2005年政策运行效果有限;2006-2013年政策运行效果显著,八年共计避免耕地面积减少106.48万hm2。(3)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的体现具有2-3年的时滞。  相似文献   

3.
大同市耕地保有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总结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编制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参考以前成功的规划经验,利用大同市历年统计资料,通过对大同市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测算出规划期末大同市应该保有的合理的耕地面积。预测结果:2010年大同市的耕地保有量为37.3450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0.8540万hm2;2020年为35.2002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2.9987万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渤海地区1985年和2008年的1∶10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在GIS技术与模型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法,计算了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139.15万hm2,年均减少6.05万hm2;耕地面积重心向东移动0.097°、向北移动0.011°,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8.39km;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不仅表现为面积减少,而且表现耕地质量的下降,快速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虽属于"粮食净输入省",可适度地减少粮食生产任务,但是依然有保护耕地的义务,而且耕地保护数量必须有一条底线.从浙江省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土地生产潜力着手,根据"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模型(MAC)",测算浙江省未来区域保护耕地的数量底线是163.73×104hm2,为地方政府保护耕地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9年江苏省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的平均价值标准为0.63万元/hm2,有25个县(市)域耕地赤字,确定为耕地保护补偿主体,有39个县(市)域耕地盈余,确定为耕地保护受偿主体,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偿金68.32亿元;(2)省辖市耕地赤字量占赤字总量82.22%,县域耕地盈余量占盈余总量的92.49%;(3)建议将耕地保护补偿纳入到省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决策中,耕地赤字的县(市)将补偿资金上缴省财政,由省财政将补偿金下解到耕地盈余的县(市)财政,从而真正形成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双向激励。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是耕地保护补偿的关键,提出的思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规划期内占补平衡由单一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换过程中,占用耕地质量将成为土地整理项目区选择的重要导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方法:基于Arc 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占用耕地质量、参与农用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耕地集中连片程度等构建整理时序。以大邑县2010年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占用耕地质量结构为先导,以耕地质量限制因子为基础,并进行选择性集中连片修正,对研究区内耕地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2010—2020年建设发展需要占用耕地1179.80 hm2,其中7、8、9和10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827.81 hm2、134.96 hm2、102.48 hm2和114.55 hm2;大邑县可参与整理的耕地总面积为28630.57 hm2,可新增耕地1191.37 hm2,其中7、8、9和10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231.22 hm2、451.60 hm2、146.67 hm2和361.88 hm2。研究区整理时序:优先整理区耕地面积15277.58 hm2,新增耕地583.38 hm2,中期整理区耕地面积10574.31 hm2,新增耕地382.64 hm2;远期整理区耕地面积2837.32 hm2,新增耕地225.45 hm2。研究结论:通过对大邑县农用地整理时序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整理效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对研究区内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和选址,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耕地减少量为1422.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由2003年10月底的18.51亿亩降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从当年耕地变化的情况来看,生态退耕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4年度全国生态退耕1099.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灾毁耕地94.9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7.0万亩,以上四项共减少耕地1718.8万亩。据了解,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亿亩,减少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耕地净减少1.14亿亩,同期生态退耕9708万亩,占耕地净减少的85%。2004年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耕保意识开始觉醒期、耕保政策制定起步期、耕保政策体系初建期和耕保政策体系完善期;回顾、总结了各阶段的耕保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对完善我国耕保政策提出建议:①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②适时将耕保政策转化为法律,③大力发挥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④尊重和认可地方的耕地保护创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分形的山东省农户分化及耕地利用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的内在机制及其耕地利用异质性,正确引导农户耕地经营行为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建立"职业—收入—耕地规模"三维农户分类体系,开展山东省农户耕地利用调研及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间耕地利用行为具有差异性,耕地面积较大的兼业户表现出"高投入—低收益"特征,且农户类型存在动态变化的可能性;(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现以"高度兼业户"为主要农户类型的"单核心"分化趋势;(3)农户分化过程除大规模纯农户和高度兼业户的"终点"外,还存在对农业依赖较大的兼业户和耕地面积较大兼业户等"中间态"。研究结论:农户分化过程有律可循,应针对性地制定耕地利用政策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喀什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了原址改造型和异地建新拆旧型两种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耦合的用地模式.原址改造模式成本较低,需要周转用地少,庭院经济增收效益明显,节地效益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少,在喀什易推广.异地建新拆旧模式占用周转指标较多,节地效益更高,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对于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积极意义,庭院经济增收效益突出,所需资金多,需政府扶持.在喀什地区和周边区域推广两种模式,还需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争取试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3)夯实农村居民点用地确权等基础工作;(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好部门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耕地流失原因及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福建省近 5 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  据国家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显示 ,福建省耕地面积曾于 1 950年代前期及 1 960年代前期出现过 2次短期的小幅增长 ,其后绝大多数时段呈缩减趋势。全省耕地面积由 1 950年的1 45.0 2 7万公顷 ,减少到 2 0 0 0年的 1 1 8.70 9万公顷 ,50年间共减少耕地 2 6.3 1 8万公顷 ,年均减少 52 64公顷 ,年均损失率达 0 .3 6%。该期间耕地资源大体呈现出如下 5个变化期 (图 1 )   ( 1 ) 1 950— 1 957年缓慢增加期。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运动让广大农民重新获得土地 ,极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种地的热情 ,这期间 ,福建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递减趋势,减少的程度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逐渐降低,不同区县耕地安全程度差异较大;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加呈显著减少,耕地面积年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变化形式上呈现"倒U"型,但两者的拟合二次方程R2值较小,说明重庆市还没有真正呈现出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减少的拐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呈减少-增多-减少趋势,而GDP、居民储蓄存款、市区总人口及财政支出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鉴于此,该研究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当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70年:历史嬗变、现实探源及路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山东省耕地数量的变化历程,对耕地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力,采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了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说明耕地面积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山东省要确保533.3万hm2基本农田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镇土地开发整理为例,选取斑块特征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标,对比分析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斑块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荒草地的开发和田土坎的合并,土地利用结构中变化最大的为耕地和其他土地,并净增加耕地面积74.91 hm2;新修的生产路、沟渠使得最小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都有所降低,斑块总数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破碎度增加,区域总体景观格局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3~2002年郫县的统计数据,以耕地净减少量和耕地变化动态度作为聚类因子对郫县各乡镇进行聚类以反映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发现政策因素是造成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开县30年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分析开县耕地变化及驱动力,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提取两组主成分并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因子的载荷矩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变化驱动模型。研究结果:开县耕地面积数量30年来一直呈减少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子:年末总人口、牧业产值、水果产量、城市化率、公路通车总里程、林业产值等。研究结论:开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农耕生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预测了开县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