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以及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户意愿灌溉水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费用投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户的蔬菜种植比重、玉米种植比重和小麦的种植比重越大,农户意愿灌溉水价越低;在灌溉水价提高时如果农户选择调整作物结构或选择节水,农户意愿灌溉水价就越高。农户实际灌溉水价与农户意愿灌溉水价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在于该流域的实际灌溉水价的变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的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华北5省100个村庄实地调查数据,以作物灌溉面积未受影响比例作为衡量供水可靠性指标,构建村级供水可靠性理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1)长期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灌溉井供水可靠性,气候变化因素对灌溉井无水和缺水供水可靠性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同;(2)村级灌溉井状况、村级组织灌溉管理状况与极端气候等变量显著影响灌溉井供水可靠性;(3)年份和地区虚拟变量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影响存在差异。[结论]提出构建和培育更加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及维护,推进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各种形式农民合作组织,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5年706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IPCC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地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为例 ,分别选取东、中、西部的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的 466个小麦种植户 2 0 0 2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 ,在农户微观层面运用扩展的C -D生产函数 ,实证分析了投入要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劳动和化肥投入的边际产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呈负值 ,他们的边际产出远远小于耕地的边际产出 ,耕地是小麦生产最主要的投入要素 ;与投工和化肥的弹性系数比较而言 ,机械、水电等其它投入的边际效果比较明显 ;灌溉条件和地形状况对小麦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劳动力人均耕地、小麦在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户主年龄及教育特征对小麦生产影响不大。结论认为 :通过土地整理等手段增加耕地数量 ,大力保护耕地 ,改善灌溉条件、地形状况等耕地质量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合理利用劳动力和化肥 ,继续适度进行机械、水电等投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甘肃省张掖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典型灌区2007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单一投入要素技术效率测定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客观评价被调查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并对两个典型灌区农户在灌溉用水方面存在的效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生产目的、收入水平及来源、种植业能力等家庭特征,配水、输水设施条件与灌溉方式等生产条件与价格水平、水权安排等用水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发展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优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扩大市场在农业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灵活便捷的灌溉供水系统是微观层面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阐述了生产技术效率测定的理论,并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例,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农户调查资料,对该灌区的生产技术效率、灌溉用水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津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为75.43%,说明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24.57%的灌溉用水;而且灌溉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可变性。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提高渠水使用的比例、提高水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机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递增,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2)在中国当前农业生产环境下,充分利用农机服务能显著提高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且不同地区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3)农机服务提高农业效率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引入效应与劳动替代效应,前者以外包服务的形式将先进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后者通过保障农业劳动完成质量避免了当前农村因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户"偷工减料"而造成的技术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测算小麦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小麦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保障国家口粮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及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质量对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样本的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规模经营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小农户,农户技术效率最高的种植面积为67~333hm2,代表小麦种植的适宜规模。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质量都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了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应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深入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修复路径; 实行精准补贴,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小麦作为最依赖灌溉的农作物之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小麦生产节水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的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和节水意识对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节水意识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小麦种植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小麦每一地块种植面积、农业用水价格和政府推广服务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的采用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促进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达成小麦稳产高产与节水的统一,一方面应积极拓宽农户社会网络,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小麦生产节水技术培训,推进小麦适度规模经营和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疆农业用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尼系数法分析新疆灌溉用水效率,表明农业灌溉用水配置较公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可以提高节水能力。通过区域间灌溉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分析表明,新疆各地州之间的节水潜力差异极大,且新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采用DEA对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1—2013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灌溉率、农民受教育水平、小麦播种比例对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六大主产区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进一步以城镇化率及农业总产值为门槛变量,分别检验了各门槛变量对全国小麦技术效率的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基于农机服务的视角,旨在分析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一是测算出中国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二是构建度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程度的指标,并借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讨论了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农机服务使用程度及生产技术效率,在区域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农机服务投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生产雇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小麦的农机服务投入,能够改善小麦生产的要素结构配置,进而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该文建议,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优化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为优化促进小麦生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其中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值最低;最后文章讨论分析了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小麦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山东省蒙阴县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及其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农户对节水灌溉政策的满意度、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投资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水价认知,都是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15省43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灌溉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经济发达程度和地理位置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户灌溉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户的灌溉合作意愿不强烈,且受到受教育水平和解决用水纠纷主动性的正影响;沿海地区农户相比于内陆地区农户更不愿意合作,经济发达内陆地区的农户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更愿意合作。此外,不同地区农户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依据山西省的农户调查资料 ,运用MultinomialLogit模型 ,对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灌溉技术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粮食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低的传统技术 ,而经济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高的现代技术。模型估计结果显示 ,水资源短缺程度会影响农户灌溉技术的选择 ;水价和是否有政府扶持对经济作物灌溉技术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而这两个因素对粮食作物灌溉技术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脱钩理论,选择了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对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贵州省实现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绝对脱钩,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等8个省(区)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呈现一种准相对脱钩的关系。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仍然呈现一种耦合关系,而且有的省份呈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在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量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高于耦合的省份;化肥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低于耦合的省份;农业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同时,水稻播种面积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玉米播种面积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运用2001—2010年15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主产区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的总体状况与变化特征,并对地区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0年间中国小麦单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年均改善速度为0.76%,除个别地区外总体技术效率改善并不显著;地区间技术效率及其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地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趋于稳定,少数地区年度间变化较大,个别省份还有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