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山东省92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信贷可得性,并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农户基本特征、财务状况、信贷特征、信用情况和借贷渠道五个维度分析检验了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具有普遍性,但存在有信贷需求而没发生实际信贷行为的情况,样本农户信贷用途具有多样化,在融资渠道上首选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融资偏好;52.60%的样本农户可以获得贷款,信贷可得性不高。实证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资产规模、收入水平、信用情况、借贷渠道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信贷特征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工作经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3.
农户是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安排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本文以云南省220农户借贷问卷为数据来源,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对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来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自身内在性因素和农信社外在性因素,其中,农户家庭年收入、户主对农信社的了解和有无借贷经历等内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正;农信社贷款额度和贷款效率等外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和正.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信贷市场与农发行定位 研究农发行 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的关系,其背景是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贷市场按照贷款需求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以农户为主体的信袋市场.农户主要因为规模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农村商业和运输业等产生贷款需求.二是以农村企业为主体的信贷市场.狭义上,农村企业指农副产品、农资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按照规模可分为小微型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以及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江苏省县域调查数据,衡量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应用程度,探究不同规模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选择及其差异。结论显示:银行对县域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选择按应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财务报表型、抵押型、担保型、信用评级型和关系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时,往往将交易型贷款技术与关系型贷款技术结合使用;不同规模银行对关系型贷款技术和交易型贷款技术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小银行优势"理论所认为的不同规模银行在交易型或关系型贷款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包含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供需的影响。研究方法: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从需求面看,农地确权对提升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已完成确权村庄的农户贷款意愿比未完成的提升15.8%;(2)农地确权对农户贷款意愿的提升受农户投资需求的影响,农户投资需求越大,农地确权提升信贷需求的作用也越大;(3)从供给面看,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持有证书的农户申请农业投资贷款成功的概率比未持证的提升12.7%;(4)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可及性的影响,农地确权对金融可及性较差农户的信贷供给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增进农户产权意识和金融知识,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进而巩固农地确权成效。  相似文献   

7.
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信贷可得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对资金借贷的需求比较大,其借款的主要目的是收购农产品,那些固定资产规模大、信用等级高、与银行关系密切、示范等级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可以获得正规信贷的,但具获得的信贷额度还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合作社要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其次,要完善财务制度,积极参与信用评估;再次,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其信任度。此外,金融机构也要通过自身金融创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江苏省县域地区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信用评分技术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贷款技术指数,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信用评分技术与其他贷款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衡量信用评分技术在县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应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性,然而现阶段样本地区小规模银行的信用评分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其主要作用是对其他贷款技术的补充和辅助。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贷市场"联保贷款"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户信贷规模小、抵押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户贷款难。在其他条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若能够有效地增加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信息透明度,降低正规金融机构对实物抵押品的要求,则可有效地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实行“联保贷款”的信贷政策可以达到这种目的。研究发现,这种信贷政策是缓解中国目前农村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尤以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增加最为明显。而农户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的信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果。为了解农村信贷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农户为受访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得到山东省17个地市农户信贷供需状况的调查问卷数据,并对农户信贷的需求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人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户主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对金融机构的了解程度以及以往的借贷经验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中,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的资格条件限定、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信贷管制的存在是否会抑制制度目标的实现,即信贷管制会影响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为例,检验了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的信贷管制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在理论剖析了信贷管制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存在直接抑制效应、需求抑制效应以及价值抑制效应的基础上,运用集体林区6个重点林业县(市)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文本与24个村465个样本农户调研数据,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总效应和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信贷管制强度较高,且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呈现负向影响,未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问题。同时,内在机制检验结果发现直接抑制效应和价值抑制效应并存,但由于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不够熟悉,导致需求抑制效应未被证实。据此,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并在村级层面广泛宣传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多渠道增强农户信贷可得性。文章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具体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更能为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及缓解贫困等"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瞭望     
<正>政策风标国务院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二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  相似文献   

14.
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实行特殊保护政策。2013年7月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利率管制放开后小额信贷贷款利率水平将总体上涨,虽然不会降低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但会提高农户的融资成本,从而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提出加强小额信贷利息补贴,减免农村金融机构税收;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及改善营农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投资收益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涉农信贷、岗位轮换、条块监管、审慎监管、所有权缺位、贷款规模管理六大问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有更加可靠的保障在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上,监管当局和行管部门制定了若干监管规则和指导意见,但一些规章制度执行效果欠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觉得"身体不适"。出现如此局面,与监管理念、监管  相似文献   

16.
贫困户贷款可得性可从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资料,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贫富捆绑"和"银保互动"两种模式对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富捆绑"对贫困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两种模式都不能显著提高贫困户贷款供给。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合理设计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亲贫式"贷款产品,积极拓展更多抵押担保替代机制,实行低利率政策,破解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问题,拓展贫困户对外融资需求,并继续探索能够防范金融机构资金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贫困户贷款可得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省438户农村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获得性、融资结构及其面临的信贷约束四个方面,对“信用评价”能否缓解企业“融资难”进行了检验。本文首先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和Odered 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然后,为消除样本选择导致的估计偏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回归结果进行反事实检验。最后,依据反事实检验结果对回归模型作了进一步的修正。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信用评价的确能够缓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从结构上看信用评价更多的是在非正规金融渠道发挥作用,而在正规金融渠道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正规金融机构在对农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更多地还是按照传统经营模式,根据企业的抵押物的多少、规模的大小、营业收入的高低来选择业务对象。另外,农业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比非农业小微企业更为严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的合理性以及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重点与方向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在广大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机构有资金,农户缺少有效抵押物,找不到贷款担保人,导致大多数农户贷款难;二是金融机构的产品不适应农户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金融机构难贷款;三是农村的金融组织缺位,信贷服务存在盲区。针对以上问题,近几年,浙江省就改善金融支农服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4月29日,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首个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小企业贷款中心正式挂牌!这是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首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它的成立将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积极推劝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