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资源总价值由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构成,为了核算九华山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收益还原法与意愿调查法对九华山旅游资源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进行估算,得到2007年九华山景区货币价值总量为270.98亿元.研究结果将为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从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出发,探索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提出一种缓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问题和"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而耕地资源价值重建为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农业补贴政策则为我国当前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政策途径.研究结论:(1)全面实现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认识价值的生产价值、道德价值的生产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生产价值,对农民进行与农业生产不挂钩的直接补贴;(2)实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对农民进行直接的农业环境保护补贴;(3)实现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社会价值量的大小为农民支付部分保险费用.  相似文献   

3.
耕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除了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生态功能、社会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功能。长期以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被忽视,没有形成耕地资源价格补偿机制,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安全而言,不利于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广泛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VM法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城乡居民的调研,具体对其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较强;参与耕地保护活动的比率较低;城乡居民对耕地利用外部性的认知差距较大;2010年葫芦岛市单位面积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29243.43元/公顷(即1949.56元/亩。)  相似文献   

4.
随着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有必要提高耕地转用成本,完善耕地资源价值.首先从农民和社会两个视角分析耕地资源的效用,依据价值源于效用的经济学观点,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然后别采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和比较分析法量化耕地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最后,以南京市柄霞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栖霞区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为324.47万元/hm2.其中,社会和生态价值达291.22万元/hm2,占总价值的89.75%.可见,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和农地市场客观缺陷,当前近90%的耕地价值没能显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资源价值核算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耕地资源价值形成机理及构成,总结了当前耕地价值核算的主要问题,结合综合效用论和资源环境价值论的相关观点,从耕地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的总体思路和路径方法,并从产权体系、市场机制、技术标准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矿产资源价值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地质经济界对资源经济的研究有了明显地进展,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不足之处是对资源经济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着力不够。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自然资源价值观作了阐述,并对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资源稀缺论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同时,还对矿产资源价值基础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阴市和兴化市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区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量化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利用自然增长法、趋势外推法、灰色模型法、极值标准化法、生物丰富度指数法、植被覆盖指数法等计算江阴市和兴化市耕地经济价值,并建立模型核算两市间因耕地易地补充而产生的经济补偿额。研究结果:耕地的完全经济价值可以从资源、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等几个方面考察。由此得出,2010—2015年江阴市应补偿给兴化市的耕地保护价值由887464.25元/hm2增长到1452447.81元/hm2。研究结论:研究根据耕地易地补充行为对经济、资源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对耕地易地补偿价值作了理论测算,并对今后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计算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资源问题,已经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自然资源问题的实质;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间相互协调发展关系问题已为各方面所关注。作者主张建立自觉适应自然资源基础的自我调节的社会机制,从而建立以自然资源价值论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思想为指导的我国自然资源经济科学理论体系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是凸显耕地价值,有效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由于部分耕地资源价值已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部分价值被耕地盈余区的耕地使用者享有,因而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耕地价值进行完全补偿,而是对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试算。研究方法:Thornthwaite Mernoriae模型、指数和法、逐级修正法、收益还原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耕地产能是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形成的重要基础,基于产能理论开展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可以有效反映耕地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水平;(2)价值整体空间分布与耕地质量和产能大体相同,呈现出中部鄱阳湖流域向周边逐步递减的趋势,高值区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地区,符合江西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实际;(3)本文核算结果与基于耕地流转租金收益的传统收益还原法核算结果无显著差距。研究结论: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不仅能有效反映出耕地质量和产能对价值形成的基础作用,还可以客观反映出研究区域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完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概念演进分析,指出土地资源资产不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且有平面与立体之别,其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必然表现出广义立体价值形态。研究方法基于对土地资源资产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认识的深化,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论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合理增加供给,抑制过度需求,调节供需矛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资产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度;有利于农地的保护:有利于将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资产实施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总结2020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1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0年国内研究主要涉及土地治理理论、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再分配制度、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等方面;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市场与政府行为、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保护等议题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0年土地科学研究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利用转型、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国土空间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2021年,将重点关注面向国家战略的土地制度创新、耕地保护转型与保障措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治理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被审计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特征,确定重点审计地类,提高土地资源审计效率,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昆明市2015年和201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GIS技术、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分形理论对2015-2018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复杂度和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深入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分形动态特征,从而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表明,(1)基于分形理论构建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能够表达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特征与空间形态结构变化,能够揭示被审计地区各地类土地资源资产的变动趋势,从而确定土地资源重点审计地类;(2)昆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维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水域分形维数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最为复杂,但结构也最为稳定;建设用地、耕地、草地、园地及未利用地分形维数都呈上升态势,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复杂,结构趋向不稳定;林地分形维数减小,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规则,结构趋向稳定。结构不稳定的地类应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土地利用分形动态特征确定重点审计地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审计效率,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测度与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从执行力角度出发,基于PSR模型定量评价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及其区域差异,为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协调度函数。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可用耕地保护PSR系统协调度来表征;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执行力最高为黑龙江,其水平为1.7799,最低为海南,其水平为1.5518,平均水平为1.6291。研究结论: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与区域经济规模扩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的差异性,把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结合起来,并通过建立区域间的利益补偿机制,矫正耕地保护政策执行较好区域的外部经济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耕地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与乡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较低,耕地出现了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形成较大冲击。全面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对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角度辨析了耕地资源内涵,提出了更全面的耕地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并以A县为例核算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结果 (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更为突出;(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价值核算可以突显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3)生态损失是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中充分考虑。结论 有必要从加强保护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改善耕地肥力和减少耕地污染等方面提升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逻辑规则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实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根本目标,核算的内容应以实物量核算为主、价值量核算为辅,应防止自然资源垄断引起过度有偿使用、过度价值化造成利益扭曲;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内容应包括面积、质量、价格,价值量核算应遵循可市场化原则;对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来说采用基准地价进行核算更具可行性。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性质上应属于国家资产负债表范畴,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目标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扎实、准确的调查与监测数据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评估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合理测算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分析区域内部生态价值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北京市耕地利用数据,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确定了包括气体调节功能、净化环境功能、涵养水源功能、固土保肥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在内的耕地生态价值的类型,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构建了不同功能的评估模型,并以北京市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对4期耕地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980~2013年,耕地生态价值从远郊区到中心城区逐渐降低,1980~2013年,耕地生态总价值由1980年的122.54亿元减少到1995年的94.27亿元,后增加到2000年的102.72亿元,到2013年又减少到76.90亿元;各区耕地生态价值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区耕地生态价值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资源场理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资源场理论研究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配置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势以及资源势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按照资源场论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资源场论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 2021 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 2022 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百年土地制度变迁、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耕地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与低碳转型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市场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土地信息提取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的跨学科拓展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落实“双碳”目标等战略需求,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市场体系建设与制度变革、耕地资源用途管制与保护转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修复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低碳利用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