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1996,(6):10-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须坚持和完善现行粮食定购制度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学会(一)我国从1953年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期间对购销政策进行过若干调整。1985年国家试图把粮食放开,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这使一些人产生错觉,认为粮食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2.
3.
4.
1990年代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研究文献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针对各个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改革方案的设计而进行的对策性研究,这类尤以官方或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的成果为多;第二类是相对规范的运用新古典经济理论对粮食政策进行的学术性理论实证或经济计量性质的经验研究;最后一类是运用制度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对粮食政策变迁进行的部门转轨的案例研究,这类性质的研究目前还很缺乏。本文发现现行的粮食对策性研究未能充分关注和吸收理论与经验研究的成果,实际的政策设计常常存在明显的缺陷;而有关粮食部门改革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还很不深入,尤其是粮食政策变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粮食市场组织结构性变迁的经验分析目前还十分不足。本文对进一步研究的理论设想和研究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从1996年定购粮价提高后,市场粮价一直偏低,且不时下滑,形成市场疲软,这不仅对生产者不利,同时也对国家,特别是对国有粮食企业很不利,亏损增大,应积极寻找对策或办法启动粮价。粮价偏低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可供粮源充裕,国家粮食库存量...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历程,经历了“双轨制”、定购统销、粮价和经营放开、“两条线”运行之后,现在又面临“四分开一并轨”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渠道,形成“一主多辅”的粮食流通格局,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本文试就此项改革与粮食部门的外部环境,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一主多辅”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增长高峰。第一次增长高峰是1984年,产量陡增与粮食部门仓容设施严重不足,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第二次是19…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体制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实施“两条线运行”新机制的形势下,粮食企业的体制以及在粮食流通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对“两条线运行”下粮食企业体制的基本认识企业应是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但是,我国粮食企业在粮食紧张平衡条件下,长期“政企合一”,过多地体现行政行为,履行行政义务,成为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企业经营职能的“综合体”。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企业归属不清,责…  相似文献   

11.
目前粮食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粮食财务亏损猛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二是粮食企业各自为阵,县级以上粮食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大,粮食部门主渠道地位削弱,粮食企业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三是调整定购粮食销售价格后,出现了新的“平议”价格倒挂,粮食销量锐减,定购粮调运计划执行困难,增大了仓储费用、资金利息支出,使产粮区粮食部门亏损加重;四是粮食部门购多销少,库存量大,仓容紧,资金缺,专储轮换和周转粮推陈储新困难,再次出现“卖粮难”。要使粮食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开创近年来最好的粮食局面当世纪之交“谁来养活中国”的辩论声还不绝于耳的时候,中华大地传来了重灾夺丰收的喜讯,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创造出空前好的粮食形势。铁的事实击破了对中国粮食的“悲观论”和“威胁论”,为这场辩论作了最雄辩的总结。衡量我国粮食形势大好的依据,不是仅仅看年度间的粮食丰歉,而是着重看影响粮食产销的各种长远的、基本的因素。概括起来,全国粮食形势大好的标志有六:一是各级领导精力到位,切实贯彻“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在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去年底,我国成功加入WTO,使国民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融合驶进了快车道。长期来看,入世有助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均衡提高,但短期内也必然会对国内弱质产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与冲击。本文试就主产区粮食流通受到的影响及具体对策作以分析,请大家探讨指正。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德阳市粮食局和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为推进国有粮食小型企业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小型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明晰产权,落实各企业投资主体的责任和权益,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市粮食部门小型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1993年下半年先由广汉市粮食局开始,在高坪面粉厂进行股份制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5年继而在工业企业中选准五家企业(粮机厂、飞鸿饲料厂…  相似文献   

17.
18.
1949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解放初期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下的小范围、小数量的自由流通;二是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下的全国性大批量计划调拨;三是八十年代末期粮食调拨体制的改革调整,以及多种区域流通形式出现。这种发展过程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调整,改革的必然结果。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会相应出现新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这些形式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条线运行”是1996年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变革较过去经营形式的转换,具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粮食企业走出困境,迈向辉煌的良机,也是粮食企业面临新课题,迎接新考验的挑战。不管以什么心态面对“两条线运行”,它毕竟步履沉重地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完善“两条线运行”政策,可以为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下基础。问题“两条线运行”涉及问题多,政策性强,非粮食企业一相情愿就能顺利实施。从实践看,是实质内容少,空头口号多。作为粮食企业,应该做到的“两条线经营”、“两本帐核算”,均已全部照办;但作为政府应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