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农业会计》2014,(5):F0003-F0003
(本刊讯)5月5日至6日举行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明确将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集中力量建设高标;住农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主体,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根据新型农民的内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劣势,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园区"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选择培养对象,确定培养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苏州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的自身条件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标准化为手段。以培植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为重点,通过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等行政推动,市县两级财政实行基地建设补助和产品奖励等经济政策促动,经常性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等市场拉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都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农业经济》2023,(10):133-135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今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凡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革命、建设就能顺利发展;反之,革命、建设都会受挫。自1978...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闲性农业模式的探讨——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色。休闲性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发展形势,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文化传承、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休闲性农业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原则,根植于地域农业文化。该文以苏州为例,对休闲农业的特色、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进行了归纳,对休闲农业存在的品牌效应发挥、农业本质体现、文化内涵挖掘、创意力度、推广手段等方面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苏州地区醇香浓郁的农产品资源、悠久动人的农业民俗素材和丰富多样的特色非遗资源,休闲性农业提出了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产品为品牌龙头,融合周边环境文化价值,传承苏州江南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苏州农业品牌创新点、组织农业品牌会展,实现休闲农业品牌的目标、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品牌信息通道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天津市武清区农广校从自身职能出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创新培训机制,灵活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培养一大批叫得响、留得住、扎根农村、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能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力量和支撑,为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一、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武清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锁定在农民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又走到一个关键点,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呼声逐渐高涨。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被寄予厚望,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将大放光彩。笔者近两周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地,对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州近几年的实践看,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目标、路径得以实现的最具现实意义的选择。现代农业园区是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舞台,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得以有效推广的载体,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的平台,是农业加强与其它行业沟通的纽带,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中小企业是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主体,而普遍缺乏金融支持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关注中小企业农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对我国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 ,在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中 ,几乎很少有对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互动分析的 ,而只是一味地通过论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对策等来强调政府要支持农业保险 ,农民要参与农业保险 ,保险公司要经营农业保险。而在现实中 ,农业保险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现实 ,孤立地对某一行为主体提出要求 ,不能全面地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采用博弈理论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 ,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 ,对在风险出现的情况下 ①,农业保险主体———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作为农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地欧,如何面对新的挑战,采取新的应对措施,已暗摆在苏州农村各级干部、广大农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入世以后,苏州农村在新的形势面前,应当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高产儿农业、创汇农业。唯其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将苏州的农业现代化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美国农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农业部代表政府为农业提供农场、外国农业、风险管理、农业统计及资源保护等服务;美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主体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而美国农民联合会则是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以提高网站在政务公开、提高农业部门决策指挥能力和为市场竞争主体服务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充分整合全省农业信息资源,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着力建设农业电子政务网-江苏农业网,以个性化的服务运营农业电子商务网-江苏农业商务网,以品牌化的思路培育基层网站群--地方特色农业网,合力打造省级农业网站品牌.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大丰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合作化致富农民、一体化繁荣农村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精心组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农民就业创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激活多元协作的培训机制,建立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专门机构为主体,农业技术及经营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和有关资源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将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只有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能不断加快.江苏射阳县是有170万亩耕地,76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要在五个方面求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苏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江苏省苏州市的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苏州农业近年来围绕生态、生产、生活、生物的四生定位,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