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体制转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效率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问题,增长是靠资源大量投人还是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总体提高经济效益,集约型是靠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提高效益。过去也讲集约型,八十代就提出走内涵发展道路,因此从1983年开始就推动全国较大规模技术改造,走内涵发展也就是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在这之前,1978年、1979年中央也搞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包括发展问题、体制问题等,当时就提出不能再靠铺摊子搞大规模的增量投入来提高经济增长率。如果再往前,1956年提出减少浪费,靠内部节约和增产,当…  相似文献   

2.
1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会议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对于上海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现代化新郊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上海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为此,本市各部门、各区县要深入到郊区农村基层,集中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郊区农民的家底,深入分析郊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民收入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提出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措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推进兵团城镇化发展,是带动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兵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促进整个兵团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兵团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误区,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和实施,走创新之路。在再开发城镇时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注重发展,不盲目追求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尊重城镇成长的客观规律,杜绝“虚假城镇化”现象,不能不顾实际地大搞形象工程,搞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区粮食系统,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所有制取得了喜人成绩。但有些同志担心把国有粮食企业所有制改革改到“私有化”道路上去,从而缩手缩脚。这样,弄清什么是“私有化”?怎么搞才不是“私有化”?是今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所有制取得成功的认识前提,需要认真探讨。什么是私有化?这是需要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才能说得清楚的问题,但有一点现在可以肯定:那就是把国有资产无偿地或以有价证券形式分配给职工和居民个人,就是搞“私有化”。这种“私有化”做法,不仅使国有资产流失,破坏生产力,而且会造成政治上…  相似文献   

5.
优化产业结构,走“进一退二还三”的生态经济型路子何文祺根据乌盟地区十年九旱,产业结构单一,植被退化,耕地沙化,自然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发展乌盟地区的农牧业经济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退二还三"。即每建成一亩水浇地(或二亩旱作稳产田)就退出二...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溶于世界经济的海洋,意味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们既要熟悉WTO的规则,又要遵守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交易等基本原则;既要充分运用好WTO赋予我们的权力,又要对现行存在的不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为此,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放开粮食市场,是一个大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影响着改革的成败。误区之一:改制就是“退出”改制就是退出国有,实行民营化,搞私营经济。认为粮食行业属一般性竞争领域,“退”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凡事“退”字当头,把国有粮食经济一退了之。改制是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对适宜国有粮食经济发展的,以及国有粮食经济能够发展的行业及企业,要以“进”为改革方向,积极通过优化重组、结构调整、机制转…  相似文献   

8.
声音     
“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好事关农业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配置农村资源,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粗放型经济增长;依靠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集约型经济增长。建国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随着生产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严重障碍。其弊病主要表现在建设规模上,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搞了不少小而全、大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客观要求,而且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的现实选择和扩大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各级都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本文认为,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应注意防止六种错误倾向。一、不能搞“小而全”的模式,要走生产社会化的道路。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搞农业产业化,就是搞“小而全”的模式。“小而全”以及“大而全”是一种落…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土规划的新思路李建红十余年来.国土规划为我国的国土开发整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已从目前来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需要搞好国土规划。但是,如果今后仍按原来计划体制下的旧思路来搞、其道路势必会越走越窄。因此,如何突破旧框框、适应新形势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九五"期间要加快地勘经济发展,应大力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进程,使矿业尽快成为地勘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①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②加快矿产勘查工作;③矿产开发要走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路子;④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矿产开发投入;⑤认真做好矿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工作;⑥加强矿产开发的科研工作;⑦加强矿产开发的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要因地制宜。无锡市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当地农民早在10多年前就走出农田.成为了工人,他们在工厂可以获得很高的收入,而且高出农业收入好几倍。如果在这样的地方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显然是不适宜的。只能将土地资源集合.发展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主体,走小范围内的规模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澄清土地流转问题上存在的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性质、农业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具有公私相互融合性质和特点的所有制类型,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模式;(2)农业经济已经具有了现代农业的许多特点,不完全是小农经济;(3)私有化有一般与特殊两种含义,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土地制度变革不存在所有权意义上的私有化,但从经营权看是私有化过程。 研究结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以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前提是对农村土地的社会性质、农业经济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民营化是国际经济大趋势,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民营化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趋势,民营化更是多年实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内蒙古民族地区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并不在于减免税收、搞优惠扶持政策,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第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要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商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不走企业化道路搞不活地勘单位。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基础是广阔的市场而不只是地勘成果商品化的程度。地勘成果商品化的推进加重了地勘单位企业化的紧迫性。办好企业是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前提,是当前地勘工作改革深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办企业要面向市场,要重视资产积累增殖。地勘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要向企业靠近。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扬州市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苏中第一,必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激活全民创业,尤其是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9.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缪建平思索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走什么样道路,首先要看清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大背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跨入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对外经济开...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门坎经济”就是一些地方搞边界关闭、贸易封锁、经济割据、关起门来搞经济。具体表现在:过分强调推销使用当地产品、限制外埠产品入境;地方资源要自产、自加工、自用,限制外流;资金、技术、人才要就地消化,不允许流入“他人田”等等,不一而足。设“坎”搞经济,大至国家之间、省际之间设,小至乡镇之间、单位之间也设,并且层层分设,名目繁多。搞“门坎经济”者,无非是想把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堵起来,以便把“财”留在当地,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实践证明,“门坎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