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体系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应该遵循指标的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和综合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地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而最有效的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选取方法是根据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要根据土地的区域性特征选择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确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分值和权重.  相似文献   

2.
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的应用设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目的:探讨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及其全国汇总,直接影响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对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分析了标准样地的内涵与类型、设立原则与意义.(3)提出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4)对标准样地的设立与管理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研究结论:建立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根据各指标区标准样地农用地分等指数之间的等比关系,进行全国农用地分等结果的统一调整、汇总,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高效精确处理是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基础。该文以大冶市为例,利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实现了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向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转绘,再根据矩阵数据分析法编写程序利用MATLAB软件快速准确的处理了转录后形成的冗繁碎图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引用,能较好的解决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所面临的图斑块数据处理问题,完善了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方法,为今后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农用地分等成果(自然质量等)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与格网密度呈正相关。其中结合地貌和土壤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KDMTR)对于农用地分等成果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如果仅需考虑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时,按2 km×2 km的样点密度并结合KDMTR法进行空间插值,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数据处理方式;(3)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时,如果仅需考虑获取农用地分等结果时,土壤采样点密度对农用地分等精度影响较小,但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精度影响显著。采用KDMTR法并按3.5 km×3.5 km的格网密度布设土壤调查样点,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空间插值模型。研究结论:南方丘陵区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工作时,采用的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产生显著影响而土壤采样点布设的格网密度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寻求在不同二级区和不同耕作制度下,适宜农用地分等省际接边的产量比系数修正方法。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经过产量比系数修正,(1)研究区域利用等指数能够与周边省份自然过渡;(2)研究区和周边各省的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论:通过该方法修正后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符合省内农用地质量分布趋势,能很好地满足省际接边要求,为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县级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县级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的VB.Net编程语言,对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藕合Access数据库,实现农用地分等和成果管理等功能模块,该系统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模式和手段.通过对黑龙江省巴彦县农用地分等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显著提高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实现对分等成果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及其存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安徽省宿州市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过程,分析了宿州市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国家基础信息定期更新的政策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建议;对于零碎图斑和软件系统等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共用边界和重置ID号的解决办法;对于分等面积统计中的问题提出了"面积平差配赋"的办法来解决.这些解决方案为还没有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农用地分等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农用地分等方法的不足,利用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农用地分等专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厘清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明确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明晰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分析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方法和处理技术。研究结论: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不仅体现了当代多学科特征和技术水平,而且促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定级新方法:两层七参数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出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体系即两层七参数法,利用各参数乘积获得定级指数并依此划分级别,提出服务于不同流转方式的两种宗地级指数求算方法,并在河北省蠡县应用,将全县农地划分为四个级别.研究结论:利用两层七参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利用分等成果,依据定级要求对其加以选择和修正,是一种较科学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共享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转变.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数据量大、数据形式多样,数据共享困难.元数据作为信息共享有效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所需数据.通过探讨元数据技术在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元数据标准和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种桑养蚕为特色产业的农用地定级区域,桑园用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较大比例,对桑园用地进行定级,有利于桑园用地的集约有效利用,对保护地区特色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海安县为例,研究桑园用地定级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桑园用地定级因素因子选择、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的编制、因素因子影响分值计算、定级指数计算与级别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推进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辅助与自动化等方法。研究结果:在不考虑分等因素更新的基础上,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传递结果和精度一致,可以较好地实现分等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但是结果传递法数据整理过程要远远小于参数传递法。参数传递法可以实现分等因素更新情况下的成果衔接。研究结论: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规模经营应尊重农民权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规模经营虽然能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化的今天,不宜大面积万是人为(行政化)推行。一方面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巨大,短期转移困难,同时大规模经营下的土地单产出(单位)低小规模经营产出;另一方面因为土地的经营权已分散交给了农民,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涉。因此只能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利(物权)的基础上,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