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表水体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承担着水源供给和调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为快速准确的勘察蕲春县地表水体基本情况,本文以Landsat 8卫星的OLI影像为基本数据,经过对其预处理后获得蕲春县卫星影像,采用波段计算方法,提取了蕲春县地表水体信息,经相关统计,获得了蕲春县境内地表水体面积为86.17平方公里,占该县全域面积的3....  相似文献   

2.
作为SPOT系列卫星的性能补充,Pleiades卫星具有0.5m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且星点下最大幅宽达到20km,为我国高分辨率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很好的遥感影像数据源。文章针对Pleiades卫星数据的特性,研究了其正射影像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并探讨分析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高精度、高质量正射影像图的大规模数据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喀什市研究区2012年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使用ERDAS软件首先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使用Arc GIS软件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最后得出研究区2012年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定量地说明了研究区2012年的植被覆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农业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明确要求下,河北省试点实施了冬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快速监测与评估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解决大尺度冬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监测中精度与成本相互制约的问题。[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利用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以下简称\"GF-1\")2m全色、8m和16m多光谱卫星数据,对全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数据(0.5m分辨率Pleiades数据)计算关于GF-1数据监测结果的修正系数,从而提高监测精度。[结果]研究认为,与2m/8m分辨率的GF-1融合数据相比,系数修正后的16m分辨率GF-1数据在冬小麦种植结构监测与评价业务化运行工作中更具优势。基于16m GF-1数据的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冀州市冬小麦种植结构与2014年相比变化明显,种植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结论]种植结构空间变化具有异质性,其中,冀州市北部冬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中部地区呈集中减少趋势,南部地区呈集中增加趋势。冬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以及种植习惯、种植模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建设用地审批数据、经济与农业等行业专题数据,利用数学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合肥市基本农田分布、撂荒地、疑似非农化占用等状况的监测分析;以变化流向和数量的方式来反映合肥市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为基本农田管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辅助政府制定相关管护决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HJ-1卫星的冬小麦叶片SPAD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SPAD能够反映植株叶绿素含量,而植株叶绿素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评价作物生产能力、预测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叶片SPAD变化情况,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HJ-1卫星对研究区域进行同步监测,选取并计算RVI、DVI、NDVI、GRVI四种植被指数,通过对4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片SPA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片SPAD回归反演模型,结果显示相关性均较高。通过对比四种植被指数模型反演精度,NDVI-SPAD对数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精度检验表明平均相对误差为-2.34,均方根误差(RMSE)为5.65,能够较好的反演研究区域内的冬小麦SPAD。利用HJ-1卫星结合NDVI-SPAD对数模型能够有效对研究区域冬小麦叶片SPAD进行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准确估算区域尺度作物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的关键。[方法]文章以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产区——运城盆地为例,利用2020年空间分辨率为10m的Sentinel-2A数据和时间分辨率为1d的MODIS数据,采用STNLFFM (Spatial and Temporal Nonlocal Filter based Fusion Model)算法并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进行夏玉米NPP (Net Primary Production)模拟和产量估测。[结果](1)融合后的NDVI数据能较好地继承Sentinel-2A NDVI数据的空间细节,同时能够较好地表达较小地物之间空间差异;(2)STNLFFM NDVI时序曲线能准确地反映夏玉米种植时期的NDVI变化趋势和局部突变信息,比MODIS NDVI时序曲线更符合夏玉米实际生长状况。(3)运城盆地夏玉米种植区累积NPP均值为667.42 gC/m2,其中西北部的涑水河冲湖积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灌溉条件较好,NPP累积量较高,为700~900 gC/m2。(4)东北部山区和北部台塬区受地形破碎程度较高影响,NPP累积量小于5...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双重含水介质,形成独特的地表—地下水系结构。因此,喀斯特流域水资源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除气候、地貌、岩性等因素外,流域植被覆盖率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Landsat TM的植被光谱特征,流域赋水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对TM影像进行光谱辐射亮度计算处理、表观反射率计算处理,并构建TVI、RDVI、EVI。根据现代数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借助Spss、MATLAB软件,探讨、建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监测、预测模型,并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得出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进入新阶段需要面临的问题。文章考虑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为手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共同富裕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共同富裕的实现,经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数字技术发展越落后的地区,数实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越明显;我国数实融合与共同富裕都存在时空收敛特征,随时间推移波动性减小,区域间差距缩小,数实融合的收敛特性有助于共同富裕的时空收敛。建议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金融为工具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的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土地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典型省份(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挖掘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及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决策的影响。结果 (1)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有正向影响,土地确权、土地调整次数和土地功能认知则有负向影响。(2)土地确权、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有推动作用,土地数量、机械化难易程度、土地调整次数、土地功能认知则有抑制作用。(3)相对于中部地区而言,东北和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倾向于转移;西部地区的已转移劳动力向高级别城镇转移概率更大。结论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土地产权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新型土地经营体系和配套的土地保障体系,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城市绿化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与传统航空遥感技术比较,具有获取数据周期短,工作量小,投入资金少的特点,作者以岳阳市岳阳楼区为试验区,运用其优势对城市园林的绿化进行了调查。首先,对该区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最佳波段选择(OIF值计算)、几何变换、地理坐标校正、线性拉伸、边缘增强、融合等处理,然后经过绿地目标信息特征分析,建立绿地解译标志,在时间、资金、人力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成功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为遥感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调查中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DMC和2008年UCD两期高分辨率的正射航空遥感影像,对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提取并分析了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仓山区建筑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新建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大于改扩建建筑用地面积;福州市中心城区逐渐往仓山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