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旅游市场涌现出了许多旅游产品和项目。森林旅游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但是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森林生态问题,使得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介绍森林旅游的概念,对森林旅游生态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立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业界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的新型旅游产业。本文介绍并使用SWOT方法,对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意识、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的森林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方略、加大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促销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辨析休闲与森林旅游相互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在"国民休闲计划"下发展森林旅游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规划与设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问题,并归纳了城市综合公园型、社区住宅型、景区景点型、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型、自驾观光型等6种森林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城市居民更好地进行森林旅游体验提供文化支撑。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分析方式,立足深圳市居民的森林生态文化需求,结合居民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的满意度评价,得到了基于居民喜好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以此为依据对深圳市森林旅游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即从森林旅游地服务功能提升、森林生态文化载体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补足3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圳市森林旅游地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背景下,国有林区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探索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开发利用好森林旅游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在森林旅游开发中的具体实践,总结森林旅游开发中形成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依托、动力3方面分析德化县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具有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政策保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德化森林生态旅游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滞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整体策划、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资源粗放开发、盲目利用5个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德化森林生态旅游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理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体制、理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创出地方特色品牌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对森林公园建设成就、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与保护等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福建省三明林业生态文化与森林旅游结合发展的相关情况,调查探究三明市森林旅游事业历程与进展、实践与成效探索等。结果表明:三明在森林公园、森林人家建设与管理以及林业生态文化内涵挖掘与提升方面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十足成效。但在促进林业生态文化与森林旅游相结合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着发展规划缺失、结合领域不宽、品牌促销不够、人才严重缺乏、政策扶持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色营销理论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指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在兼顾生态旅游专门层次的基础上,应着重满足大众旅游市场基本层次的需求;并应用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层面,探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应用性方法——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主题形象为特色,以本土设计为内容,以休闲体验为重点的"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6环节开发方法,使指导理论具象化,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涵义、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建设应主要包含建设的目标、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与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适宜化、森林旅游产业生态化、森林旅游消费生态化、森林公园公共服务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构建路径,生态物质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认知文明和生态心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建设内容,政府、企业和民众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三大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11.
以湘西地区24个民族县域为例,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测算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湘西地区1999-2018年湘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显著的耦合协调特征,协调度稳定趋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受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最后,为森林旅游经济发展提出构建森林生态和谐共管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1):52-54,64
林芝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干部、群众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在经济开发中重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面向市场,加大森林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林芝地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拓展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形成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的特色旅游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分最高,生态旅游资源要素为9分;而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景区为熊猫基地。同时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模式不合理、监管效能缺失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创新旅游模式等开发对策,以期对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是重要的旅游地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给我国相对薄弱的自然旅游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破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对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做评价研究很有必要。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着眼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对长白山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内各项指标的调查研究,选取代表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多个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化处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分级赋值评价。得到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价分数为81.8分,属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类别。  相似文献   

16.
林区乡村休闲旅游:遂昌的比较优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遂昌县在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兴起的理念领引下,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的新林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发展林区乡村休闲旅游的必然性,介绍了浙江省遂昌县的林区乡村休闲旅游的状况及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游环境等因素,提出规模集聚开发模式、草原生态观光与文化相融合的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模式等3种模式以供发展模式调整选择,并以期为类似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性建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体系进行评价,为其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体系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部分,采用分值方法对定性判断与定量、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重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产业评价原则及评价体系构建,并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水平赋予评价考核标准。[结果]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体系中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林木覆盖率得分最高,为8.002 3;其次是森林绿化覆盖率的得分7.231 2,生物物种多样化得分7.260 1,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得分7.180 2,而其它指标的得分相对较低。[结论]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过程非常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而客观条件如人才、资金方面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将盐碱地治理蕴涵的农业文化、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为渭南市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利用渭南市统计年鉴、中国休闲农业年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通过RMP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方面讨论渭南市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行性,并提出可实施的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结果]渭南市农业资源良好,盐碱地改良技术成效显著,在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切实可行。根据渭南市盐碱洼地和盐碱滩地提出水塘养殖体验游和科教文化体验游,在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上,为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增添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教育内涵,从而提升科教型休闲农业旅游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结论]在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挖掘农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涵,明确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定位,坚持以生态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民宿旅游是利用私人住宅,依托优美的当地环境,以特色住宿为基础产品,附带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活动等产品的休闲旅游形式。舟山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调查对舟山民宿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在舟山实地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SPSS工具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舟山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的条件较好。同时发现舟山民宿旅游市场需求大,细分明显,但存在缺乏特色,民宿产品单一,满意度低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舟山民宿旅游应采取以下措施:规划引领,推进舟山民宿旅游的集聚发展;注重挖掘地方文化,推进海岛特色民宿建设;丰富民宿旅游产品,注重主客交流,深化旅游者体验;实施品牌化建设,提升舟山民宿旅游知名度;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营销;全景打造,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加强培训,提升民宿的服务水平;统一管理,加强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