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的特点,在明代已经表现出来,水灾是对垸田经济破坏最大的自然灾害。夏秋两季是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高发期。旱灾在隆庆以前,增加较多;此后,发灾次数大减。而水灾则自明初洪武年间至明末崇祯年间有一个由平缓而加剧的持续发展过程。成化至嘉靖年间,水灾由此前的局部现象,演变为一个引起全区域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自嘉靖后,水灾越演越烈,造成明后期垸田经济发展停滞,江汉平原出现了自南宋兴起垸田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变化的特点和水灾的特点日趋严重的原因大致有三:(1)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发灾季节分布不平衡的直接原因。(2)垸田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控制失调,造成垸田区河湖环境调蓄能力下降,洪涝对垸田生产的破坏力增大。(3)堤防抢修险护不力,致使垸田水利抗灾能力不高,更是明后期水灾频繁加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明代一样,清代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且也集中在夏秋两季。嘉庆以前水旱变化平缓趋弱,道光以后加深加重。水灾分洪泛与渍涝两种。乾隆未出现之渍灾为明代所无而对清后期垸田生产危害极大。垸田水利抗灾功能下降及盲目围垦对河湖关系之改造使蓄洪泄洪失调是水旱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水灾在降雨量多年变化雨水减少的年份反而频繁趋重。降雨量的年内及多年变化是水旱的自然诱因,决定发灾时间,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次增减和灾情轻重。在水旱灾害困挠下,江汉平原人口大量外流,垸田生产在早中期基本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成灾面积也在随水旱趋重而扩大。清后期丰年减少灾年增多,高产而不稳产的特点日益突出。垸田经济已进入了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洞庭湖的兴衰、演变与湖垸农业的关系;认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是长期泥沙淤积与大规模围垦的必然结果:泥沙进入洞庭湖淤积,是形成湖垸农业的基础;围湖垦殖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大规模围垦加速了洞庭湖的萎缩;湖盆的急剧萎缩,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湖垸农业就是一部先淤后垦、先垦后围、围湖垦殖、湖垸转换的历史;在分析洪涝灾害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退田还湖区几种替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它在历史上的大规模开发是在明朝立国以后,其特点表现为以江西籍移民为主的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促进了以围垦湖荒为主要特色的垸田经济的发展,堤垸的兴废与农业生产的丰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湖荒的垦殖使江汉平原的水稻生产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崛起为全国新的米粮中心,同时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的发展亦并行不悖,形成粮、经兼重的作物格局;米、棉等农产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又促进了该地区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城镇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系指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水及其分支流交汇的三角洲地带,自然面积4.7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7万亩。农业生产以粮棉为大宗,盛产鲜鱼和各种水产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是农业发展潜力很大的一个地区。充分利用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积极发展涝地农业和水体农业,对实现湖北省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大垸“高效农业”实验开发中心建设工程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李春芳,易杰亮,王冬华,王志姣,吕济1项目目标南大垸高效农业实验开发中心建设属洞庭湖地区的重点垦殖垸,具有湖区的典型代表性,故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水利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被选定为开发典型区。该...  相似文献   

7.
清代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农田的发展及其综合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以来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发展的考察表明,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形式的堤垸,在湖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兴起发展,对本区的生态、水土、水利、粮食生产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经济效益的获得。大面积土地的垦辟,为湖广米粮生产、外运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对解决人口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后是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由于盲目扩张围垸,没有合理规划水利蓄泄,引起了一系列关系的失调。最终又导致了经济效益的降低,这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时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对立统一体现。只有既注意获得经济效益又同时注意生态效益,才能促成经济的持续发展。任何片面的或只图眼前利益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人口变动在湖区堤垸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明代或者清代,人口的增长都是围垸的重要动力。尤其清代人口的自然剧增,成为历禁私垸而不止的客观原因。禁止围湖造田,绝非一纸行政命令所能奏效。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江汉洞庭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威胁至今犹存。水是流动的,治水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广大的地区和复杂的条件。围湖造田与上游山区的垦辟及社会人口问题紧密相关,仅仅着眼于湖区,解决不了湖区的问题;局限于自然的水,根治不了水患。禁止围湖造田,甚至退田还湖,固然不失为暂时延续河湖水面存在、缓和矛盾的手段,然而,绝非稳定河湖水利关系、重建生态平衡的治本措施。山青才能水秀,全流域的合理规划,水土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妥善解决人口问题,对于防止上下游、山区湖区的滥伐滥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科学情报机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数量、学者数量、文献发表期刊分布、发文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对数据库中1988—2015年洪涝灾害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评估洪涝灾害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1988—2015年洪涝灾害在其领域内发展迅速,无论是文献总量、参与研究的作者数量还是研究内容上都随时间呈上涨趋势;洪涝灾害相关论文主要覆盖的学科类别是"水资源",Natural Hazards为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学术期刊;美国是洪涝灾害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学术力量方面,洪涝灾害相关研究力量以高等院校为主,其中中国科学院为该领域研究发文量最高的科研机构;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与洪涝灾害相关的科学问题研究中,"洪水管理""气候变化"和"模型"是未来研究热点,将高新技术广泛使用于洪涝灾害的研究领域,控制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汉川县洪北垸在三中全会以来,综合开发利用湖泊资源,采取退田还湖,综合治理,使湖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过去周湖造田过甚,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常受灾减产。还湖后有利于调蓄自然来水,减轻洪涝灾害,保证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银行各分支行的全体同志: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省份涉及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广西、福建、四川、广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嫩江流域更为严重。这场洪涝灾害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损失之大,都是历史所罕见的。地处灾区的各级农发行有相当数量的办公楼被淹,一批办公设施被毁,一些职工住宅楼进水,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与此同时,部分粮食收储企业遭受洪水袭击,库存粮食被洪水长时间浸泡,有的甚至被冲走,我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对企业生产和整条供应链的运行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问题,在考虑供应链系统相互关联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模拟洪涝灾害导致企业非正常程度的动态运行状态,测算洪涝灾害给供应链系统带来的直接损失及关联损失。以2021年马来西亚洪涝灾害影响下的某制造业供应链系统为例,选取相关指标对洪涝灾害导致供应链系统中断带来的关联型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引发的供应链各节点功能下降程度由需求端和供应端两方干扰共同影响,非正常程度和损失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仿真数据直观显示了洪涝灾害下供应链中断发生、扩散及恢复过程,有助于决策者对洪涝灾害下供应链系统运行进行分析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联合垸原是沔阳与洪湖两县交界处的一个蓄洪区,由于丹江水库的施工,水利形势有了根本好转,联合垸那肥沃的土地、丰美的草原和天然的湖泊,就成了建立农场的好地方。1959年11月份在这里新建起联合垸农场。  相似文献   

13.
<正>洪湖市——是湖北省荆州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汉平原东南端,四湖水系下游,东、南、北三面为长江、东荆河所环绕,西面的百里洪湖与荆北水系相连,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淡水鱼养殖在华中属于前五名,该区域的饲料竞争激烈,价格参差不齐,产品百花齐放,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当地成规模的养  相似文献   

14.
打开新出台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妨把它看作一张覆盖全国的“地图”。全国由东至西,从南到北,无论穷的富的、发达的欠发达的,每一个县市,在这张图上都能找到标明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这意味着,任何一幅供出让用的工业用地,都不可以由着地方政府自说自话地低价出让。这是富有革命意义的嬗变。改革之烈,影响之巨,足以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效果。湖北监利县人民大垸农场的土地总面积20万亩。只相当于所在县的一个区镇,但劳均占有耕地11亩,比农村多一倍以上。这是农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期对湖北省江汉平原部分地区的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论是——棉花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千里红荷陌上柳,苍穹尽在水中游。这就是烟波浩淼、波光粼粼的洪湖,她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东南部,头枕浩浩长江,南接八百里洞庭湖,东临大都市武汉,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洪湖是全国第七、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是目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好的水质较优的淡水湖,境内河湖港汊纵横,有国家级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长江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南之肾"的美誉。洪湖是名副其实的水产之都。洪湖水域面积810.9平方公里,中科院水生  相似文献   

18.
莲子飘香     
洪湖莲子产自湖北省荆州市下属的洪湖市。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长江与东荆河之间,东南隔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下属的临湘市相望,北临东荆河,西面是洪湖。洪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夏热冬冷,降水集中于春夏,洪涝灾害较多。  相似文献   

19.
明清长江中下游圩田及其防汛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开拓耕地,增加粮食生产,再次出现了占江围湖,与水争地的狂潮。围垦活动主要集中于鄱阳湖、江汉平原、洞庭湖、太湖以及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围垦活动的广泛兴起,使许多平衍沮洳的江湖淤滩得到开发利用,成为膏腴圩田,为稻作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地,促进了新的农业经济区的形成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盛。然而,大规模围垦江湖滩地,促使湖泊淤堙,从而使自然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这样,一方面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地区的蓄泄矛盾,加重了洪涝灾害;另一方面,迫使人们奋起抗灾,从而推动了圩区防汛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滨,是一个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的农业市,水域资源丰富,全市总水面达71.3万亩。垸内17.6万亩水面有5万亩湖泊,垸外53.7万亩江河有15万亩水域可开发利用,广阔的水域资源为开发网箱渔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